前言

科技创新推动构筑研究型医院,技术攻坚助力建设“健康中国”。

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中,逸仙人始终走在前列,充分发挥“国家队”医院在医学创新领域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前沿医疗技术和科学技术攻关创新。

近期,我院举办了2024年度临床医疗新技术评比大赛,评选出内科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外科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这些获奖项目不仅体现了我院在临床医疗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更是逸仙人在医学创新道路上不懈追求的体现。

今天,逸仙君继续为大家介绍本次新技术评比大赛中的获奖项目,介绍创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突破与亮点,见证逸仙人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医院”征程中的坚实步伐。

新技术名片

技术名称

机器人辅助下头颈外科手术体系建立及应用

团队介绍

科室:耳鼻喉科

首席专家:黄晓明

团队成员:梁发雅、韩萍、陈仁辉、林沛亮

产生背景

传统的头颈外科手术不仅会使患者颈部留下瘢痕,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和社交障碍,还可能因组织缺损导致功能障碍和外形改变。为突破这一技术瓶颈,近二十年来,我院耳鼻喉科黄晓明教授带领团队一直致力于颈部腔镜手术的探索与创新。

团队自2016年11月起开展机器人辅助下头颈癌手术,手术部位从甲状腺癌、口咽癌扩大到喉、下咽、咽旁、鼻咽等解剖领域的恶性肿瘤治疗,使患者在得到肿瘤根治性切除的同时保留了更多的器官功能和更高的生活质量。截止2024年12月,该技术应用总手术例数超1000例,位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全国第一,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团队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机器人头颈外科手术体系,包括经口机器人头颈癌手术、个体化免注气甲状腺手术和颈部囊肿及涎腺机器人手术,通过更规范化的手术流程和培训机制,推动了我国头颈外科微创治疗的整体进步。

新技术亮点

该技术借助机器人手术系统10倍以上放大视野、3D立体成像功能、及具备除颤功能的7自由度仿生机械臂,让医生在狭小的咽喉和颈部空间里完成毫米级精准切除。

相比于传统腔镜手术,该技术有更高的精度、灵活性和稳定性,能够减轻术者疲劳,突破腔镜手术的极限,拓展腔镜手术应用场景。此外,该技术能实现颈部无疤痕,维持患者心理稳态,同时通过精细化解剖,维持生理稳态,降低手术创伤,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新技术意义

我院耳鼻喉科技术团队通过三大创新体系实现了技术革新:

1

创新性地建立了头颈癌经口机器人手术(TORS)新体系,成功攻克了头颈肿瘤精准切除与功能保留的技术难题,使患者在根治肿瘤的同时能够保留吞咽、发音等关键功能

2

创建个体化免注气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体系,不仅避免了传统手术的颈部瘢痕问题,更有效解决了内镜手术在IIb、Va区处理的技术瓶颈,让患者在术后无需承受明显的颈部外观改变和心理压力

3

建立了机器人辅助先天性颈部囊肿和涎腺手术体系,以微创化方式完美解决了颈部良性病变术后瘢痕形成的临床困境,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实现了最佳的美观效果,为更多头颈疾病患者带来了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效果更好的治疗选择。

未来,我院耳鼻喉科将继续深化该技术体系的规范化应用与创新升级,为更多头颈疾病患者带去更优质医疗服务,重获健康与自信。


来源:医务科、耳鼻喉科

责编:黄睿、房诗婷

初审:刘文琴

审核:欧阳霞、任毅

审核发布:杨建林


好看的话,不妨点击分享给好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