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学姐的口袋”,了解更多内容
文稿 | 学姐的口袋
视频 | 学姐的口袋
01
这两天,一段看似平平无奇的发言,把何同学送上了热搜第一。
内容不长,甚至还有点真诚:以前司机跟自己要好评,他都会口头上答应,但是下车也没想起来给好评。
现在,他成长了。
除非司机的态度好到,他真的很想打好评,否则他就会直接拒绝,这是他锻炼真诚和勇气方式。
02
说实话,刚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也愣了两秒。
不是因为有多震撼,而是因为有点没搞明白,这话到底是想表达成长?表达真诚谦卑?还是某种被误解的勇气?
但越想越觉得,这事儿背后,其实藏着很多我们身处其中、却不容易察觉的“视角差”。
03
坦白讲,不喜欢别人索要好评,这种感受我相信大家,都经历过,甚至共鸣。
生活中,我们也会偶尔遇到一些,让人感觉略微不适的“请求”,无论是在网约车、外卖,还是一些商家那里。
可这次,公众的反应似乎更强烈一些。
也许不是因为他不给好评,而是他把不给好评这件事,上升到了自我成长的练习。
一旦涉及“道德层面”,事情就难免变得敏感起来。
随后,“13万网友拒绝给何同学一键三连”,话题#何同学 网约车#登上热搜榜第一。
就在昨天,澎湃新闻和红星新闻,也分别发文评论。
04
有网友说得很直白:“要锻炼勇气,怎么不去跟库克说,苹果越来越没创新?为啥非得冲一个开车,拉客糊口的司机下手?”
这话说的扎心了点,但也不是没道理。
05
我们换个角度想:为什么一个开网约车的司机,会跟我们要好评?
其实答案也不复杂。
平台算法摆在那儿,好评率低于某个标准,可能就会被限流,直接影响司机接单的机会。
接单率的背后,可能就是,他们一天饭钱的去留。
所以有些网友就评论说,这不是“锻炼勇气”,这是拿别人的生计当磨刀石。
06
我相信何同学发这段话,并没有恶意,也可能只是想借一件小事,讲一讲自己在对抗,“讨好型人格”的路上,迈出的一小步。
但他可能真的没意识到,那一步,踩在了别人身上。
我们常说,成长是学会说“不”。
可别忘了,这个“不”是说给谁的。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小心把“拒绝”,变成了对他人的“无视”,那就容易跑偏。
向上的“不”,是抗争;
向下的“不”,就会很容易变成“优越”。
07
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看起来,“人人都能发声”的时代,但实际上,声音的大小,往往取决于你站在哪个位置。
何同学是千万粉丝的大V,他可能真的觉得自己,也是个普通人,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他的声量,已经足以影响很多很多人。
而那个司机,或许正在为家庭供房供娃、每天跑十几个小时。
你站在比他高的位置,说“我不想再讨好你了”,这就很容易被大家,理解为一种无形的轻视。
这不是“玻璃心”,而是现实。
08
其实,何同学一直是个很正面的存在,我很喜欢他的视频,技术宅出圈、拍视频讲知识、做东西也很有创意,真正靠内容一步步做出来的。
但这次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争议,不只是因为一句感悟,而是因为这句话,暴露了他和很多,普通人之间的“感知鸿沟”。
也因为大家的期待越高,失落感就越明显。
他可能真的觉得自己,是在“做自我表达的练习”;
但更多其他人看到的是,“一个不愁吃穿的大V,居然把不给底层劳动者好评,当成自己的情绪建设课题。”
再加上,他发完就删,没有解释,也没道歉。这种处理方式,又加深了外界的误解,有些人会想,是不是心虚了?是不是觉得“说错了也不用负责”?
于是,一句本意可能只是,“我也在努力成长”的话,变成了“你看他,矫情又傲慢”。
09
相信我们大多数人不是真的,非要抓住一个点往死里打,也并不想苛责他。
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会说错话、做错事,尤其是在成长路上。
我们谁都有年轻时候的毛病,有人“讨好型”,有人“愤怒型”,有人“嘴快型”。
可不同的是,我们大多数人,说错话的时候,只有身边几个人知道;
而当你有了千万粉丝,处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你说话的每个细节,都会被放大,你的表达方式,也就不只是“你自己”的事了。
10
这倒不是因为大家太敏感,而是大家都在努力,努力生活,努力养家,努力在算法夹缝里,讨一口饭吃,为了这口饭,有时还需要放弃职业尊严。
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其实都知道,自己不是生而强大。
大多数人,一辈子都绕不开地铁、工地、送外卖、开滴滴。
人生没有BGM,也不带滤镜。
我们也常常需要,那个不吝啬的好评,一键三连,需要人类的温柔、温暖和一点点体谅。
11
所以啊,我们在分享经验之前,得先问一句:这真的是“通用方法”,还是我们自己的“专属特权”?
我不觉得何同学是坏人,也一直很喜欢他的视频,觉得他的视频里很可爱,很真诚。
而他的这段话,也确实是想表现出自己的谦卑。
何同学这次所谓的“翻车”,并不是原则问题,算不上什么大的风波,相信很快就会过去。
11
但我真心希望他能听见这次的批评,哪怕只是多看一眼那些评论,成长不怕说错话,但成长真正的标志,是你说错后,还愿意回来听一听别人怎么想的。
最后,借用一句话吧:
“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我们都想变得更真诚、更勇敢、更独立。
但勇气的方向,也很重要。
向上的挑战,才是进步;
向下的“锻炼”,只会让人看清你站在哪儿。
就像那条最让人动容的评论说的:
“对下位者的勇敢,从来都不叫勇敢。”
与何同学共勉,与我自己共勉,也与每一个正在学习,变好的我们共勉。
文稿 | 学姐的口袋
视频 | 学姐的口袋
图片 | 网 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