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中国宣布对钐、钆、铽、镝等7类稀土物项启动出口管制。9天后,美国五角大楼的空气开始不流通了——洛克希德·马丁的报告说,F-47战斗机的生产线停摆,交付计划从2030年直接推迟到2035年。原因?稀土断供。管制生效还不到十天,第一块骨头已经咯嘣作响了。
当然,美国人嘴上还硬着,什么“储备够用”“我们自己也有矿”这类话他们讲了十几年,从来没人信。全世界都知道,美国最大的问题不是没矿,是没能力。稀土不是土,是命,尤其是钆、铽这类稀有金属,是高端军工和尖端制造的命门。
美军造的那些吹上天的隐身战斗机,没有它们连隐身涂层都做不出来。五角大楼喊“战略自主”喊得最响,可这玩意儿,它离了中国的提纯链,啥也不是。
加州芒廷帕斯的矿山每年掏出一大堆稀土矿石,结果三分之二还是得发到中国来处理。这操作看上去挺费油,但现实就是——你们根本没能力炼。美国MP材料公司CEO都承认,美国的提纯上限是99.5%,中国能做到99.9999%。中间这几个小数点,就是工业战争的胜负手。特朗普政府对这些技术壁垒完全没有概念,以为高喊“脱钩”就能解决问题,结果连自己人都开始心虚。
更别说,美国企业的存货策略跟他们的政策一样短视。为节省资金,他们习惯维持极低库存,讲究“高效周转”,结果就导致特斯拉这种用稀土马达的公司连30天安全库存都凑不齐。
美国企业的短视,一直是埋在系统里的雷。为了报表好看、现金流充裕,库存压得极低,习惯靠全球调度凑材料。平时跑得飞快,哪天真断供了,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工厂熄火。2010年中日那次稀土摩擦,日本好歹还能靠一年库存撑几个月,结果照样吃了大亏。
到了美国这儿,根本没那个意识。手头连一季用量都不到,还天天喊“战略自主”。这不是不懂危险,是从来没把风险当回事。
而中国这一刀下得漂亮,没有喧嚣,没有预告,不开记者会,不走流程,直接执行。对外一份文件冷冷甩出,七个字母稀土金属一字排开,像精密外科手术,一刀切断美方神经末梢。关税战这玩意儿,本质上就是脖子搏脖子,谁先出血谁先瘫。
特朗普从2018年开始,一轮接一轮加税,打算逼中国妥协。他当时可得意了,觉得自己是要用“关税大棒”让中国低头。但到了2024年,他终于发现,自己根本没法逼到对方。对面的人不想打,也懒得谈,直接拿钳子卡住美国的供应链,把他们往死里逼。你还想着拖?拖到最后,反倒是自己把自己锁死了。
特朗普嘴上喷得挺猛,私下里早就慌得一团乱。他这两天的言辞更是令人迷惑。先说不打算对中国加税,接着又说这些产品还在“评估”中;一边暗示着要和中国谈,一边又不忘叫嚣“我们不会被威胁”。
这是策略吗?
根本是反应性发言:你打我一巴掌,我就先喊一声,但喊完我连下一步该怎么走都不知道。
他原以为“暂时豁免”能帮自己找个台阶下,装作还能控制局面,结果说完一番话,弄得自己完全迷失了节奏。
说着“我们不打算对中国加税”,转过头又甩出“芬太尼关税照收”这种话来,前后不搭。连特朗普身边的人都看不懂他在干什么。对他来说,似乎“想要控制局面”已经变成了“口无遮拦”的大戏。
他想用“暂时豁免”的方式做个台阶,然后在社交平台上装出一副“我是掌控者”的姿态,说什么“我们并没有真的要对电子产品征145%关税”,转手又扔出一句“他们仍然需要缴纳20%的芬太尼关税”,转来转去,连他的幕僚都不知道他在讲什么。
豁免不等于让步,只是演戏——问题是,中国不看戏。
特朗普最大的失误在于,他把贸易谈判当成选举秀。他一边拉盟友搞“小圈子”,一边加税试图拉高中方谈判成本,还高调放话“我在等中方电话”,以为这招管用。中国商务部回应只一句话:撤了“对等关税”,再谈。态度冷得像钢铁。
这年头,谁能承认自己被打疼了?美方当然不会明说,但他们企业已经开始“自救”了。从军工到新能源,从光刻机到磁性材料,凡是用得上稀土的部门都在想办法屯货,拆旧设备,搞临时替代,场面一片慌张。
波音的内部报告写得很克制,但意思很直白:再这么下去,单架飞机的成本会飙到3亿美元。他们的F-47还停在PPT阶段,中国已经开始按批次管控关键金属。这种落差,就是“产业链”四个字的实际含义。
讽刺的是,美国人不但被卡了脖子,还要求中国“放一马”。美国贸易代表皮卡德说,中国这样做会损害自己“国际声誉”。这话要是出自某个NGO还能听听,现在出自一个天天加税、撕毁协议、搞长臂管辖的国家,基本等于“你别打我脸,会显得我太丢人”。很遗憾,这不是讲道理的时候了。
这场博弈说穿了就是:美国曾以为自己能靠加税掌握谈判主动权,结果中国用一个小动作就让美国上了呼吸机。特朗普现在想谈了,可惜,他已经没得谈了。不是中方不讲情面,而是主动权已经不在美国手上了。
打到这个地步,哪还有什么“平起平坐”?你想要恢复谈判,可以,先把加上去的东西全撤了,干干净净地放下关税这把刀,然后我们再看要不要搭理你。贸易战不是打嘴仗,是看谁能先把对方熬干。现在看,特朗普这边已经开始破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