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韩国宪法法院对尹锡悦弹劾案作出宣判,8位法官全票通过,尹锡悦即时被罢免总统职务 。这位在外交上动作不断、将中韩关系拖入低谷的总统,终于结束了他充满争议的任期。如今,随着韩国大选临近,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前党首李在明宣布参选,中韩关系似乎迎来了可能转变的契机。
李在明(资料图)
2022年5月上台的尹锡悦,在外交方面采取了“一边倒”向美国的策略。在与中国的关系上,他多次做出错误举动。例如在国际场合,严重干涉中国内政,这种错误言行引发了中韩之间的外交风波。在经贸领域,中国本是韩国极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庞大,然而尹锡悦政府一系列不恰当的政策,使得中韩贸易关系也受到冲击。
韩国对华出口出现下滑,一些韩国企业在华发展面临困境。在国际事务中,尹锡悦政府还紧跟美国步伐,参与一些针对中国的行动,进一步损害了中韩关系的健康发展。韩国外交部虽多次保证尹锡悦看法不代表官方立场,强调维持稳定中韩关系,但尹锡悦的种种行径,已然对两国关系造成了难以忽视的负面影响,中国出于大局考虑,隐忍许久。
如今,尹锡悦被弹劾下台,韩国政治格局迎来新变数。在4月9日,李在明宣布辞去党首职务,全力投入总统竞选,次日发表竞选视频,正式宣布参选。李在明在外交政策上,与尹锡悦有着显著差异。他一直强调中韩关系的重要性,认为韩国承受不起疏远中国的代价。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李在明曾明确表示,在双方贸易额占韩国贸易总额四分之一的情况下,韩国经济承受不了失去中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的代价。
李在明(资料图)
这一观点体现出他对中韩经济联系的清晰认知。在竞选视频里,李在明表示,美韩同盟和美日韩合作固然重要,但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在有冲突的领域妥善协调。言下之意,韩国不应为了迎合美国,刻意制造中韩关系的矛盾。
从韩国国内的民调情况来看,李在明具有较大优势。目前多家民调机构数据显示,李在明的支持率领先其他竞争对手。部分民调中,他的支持率高达49.5%甚至更高,远超保守派候选人金文洙等。这一领先优势的形成有诸多因素。
一方面,尹锡悦被弹劾下台使得保守派阵营出现分裂,其政策引发的国内不满情绪,让许多选民期待新的改变。另一方面,李在明自身的政策主张,尤其是在外交上的务实态度,吸引了不少选民。他主张缓和与中国及朝鲜的紧张关系,这符合韩国国内一部分民众对稳定周边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诉求。
若李在明成功当选总统,中韩关系有望迎来积极变化。在经济领域,他可能推动恢复和加强中韩之间的经贸合作。中韩两国在电子、汽车、文化等多个产业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李在明若积极推动,有望让韩国企业重新重视中国市场,扩大对华出口,也为中国企业与韩国的合作创造更好条件,促进双边贸易额回升。在政治外交层面,李在明承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政策,可能促使韩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更为中立和客观的立场,减少对中国内政的无端干涉,这将为中韩政治关系的修复和提升营造良好氛围。
李在明(资料图)
在地区事务上,李在明支持美朝恢复对话,与前总统文在寅在朝韩关系上立场一致,这有利于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而半岛局势的缓和,对于中韩关系的稳定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能够减少地区安全方面的不确定因素,让中韩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合作与发展上。
不过,李在明的总统之路并非毫无阻碍。他目前仍面临一些法律案件的指控。尽管在部分案件中二审被判无罪,但韩国检方提出抗诉。根据韩国法律,如果最终被判有罪或缓刑,他将被剥夺国会议员席位,且在服刑期满后至少五年内或缓刑期结束前不得竞选公职。这一不确定因素,可能影响他的参选资格,进而对中韩关系走向产生变数。此外,韩国国内政治势力错综复杂,尹锡悦虽已下台,但在国民力量党内部仍有一定影响力,其支持者群体也可能在大选中发力,给李在明的竞选带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