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近期,电视剧《我的后半生》热映,该剧的原著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是由作家王蒙所写。
王蒙
图片来源:腾讯网
作为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文学创作者,王蒙见证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之路,他的作品如《青春之歌》《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都具有代表性和开拓性。他还发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作家,为中国当代文学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除了是作家,王蒙还曾担任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人民文学》主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9年9月,他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王蒙:青春万岁》
李东华 著
作为德高望重的文学大家,王蒙始终保持着爱学习的初心。翻开这本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中的《王蒙:青春万岁》,一起看看王蒙学习外语和电脑的有趣故事。
我们中国人有一句古话,叫“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王蒙身上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
王蒙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他曾访问过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席过众多国际会议,还接受过多国媒体的采访。在这个过程中,他很早就意识到了学习外语的重要性。
青年王蒙
图片来源:中国作家网
1980年秋天,王蒙受邀去美国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在旧金山转机的时候,因为不懂英语,他不知道在哪个登机口上飞机。他着急地向机场的工作人员询问,但对方不懂汉语,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王蒙就像当初决心学维吾尔语一样,立刻开始学习英语。他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学习计划:每天背三十个单词,一有空闲就练习英语会话,读英文原版小说。王蒙学习外语时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他敢说敢用,说错了也不会感到难为情。王蒙曾经自嘲,自己学了十个单词,就敢当十二个单词用。就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了三年,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说英语已经非常流利了。
王蒙与老乡用维吾尔语亲切交谈
图片来源:传记文学杂志
2010年中美作家论坛在哈佛大学召开,王蒙作为团长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参加。当王蒙开始演讲的时候,台下的听众,尤其是中国作家代表团的作家们都有点吃惊,因为王蒙全程用英文演讲。在演讲中,他分享了个人的人生经历,向美国听众介绍了中国文学发展现状,全程流畅自如,谈笑风生,时不时因为诙谐幽默的话语引得现场笑声、掌声一片。2012年伦敦书展上,主办方安排了王蒙和英国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伯尔座谈,本来已经安排了翻译,王蒙主动要求自己直接用英语和玛格丽特·德拉伯尔交流。
1980年,王蒙(右一)随冯牧率领的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联邦德国,与当地作家交流
图片来源:传记文学杂志
除了英语,王蒙还自学过德语、俄语、法语、日语、波斯语。早在1999年,他在率领代表团访问日本时,在中日文化交流协会的欢迎会上,他就用日语发表了演说;2000年12月,他访问伊朗德黑兰的时候,则用波斯语演讲了一刻钟。记者问他为什么学习外语的热情这么高涨,王蒙的答案是:“(因为)我愿意接近每一个人。”
王蒙“活到老,学到老”的精气神不只是体现在学外语上,他对很多新鲜事物都怀有好奇心,一直保持着年轻的心态。
就拿王蒙学电脑这事来说吧,这里面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末,家用电脑还是很稀少的,不过作家们往往是在思想上引潮流之先的人,所以面对新生事物,他们会忍不住跃跃欲试。那时候北京的几位作家(张洁、谌容、李国文等)和王蒙很熟悉,他们开始尝试用电脑写作——张洁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谌容用五笔字型输入法,她俩试用了一个阶段觉得用电脑写作速度更快,都来动员王蒙添置一台电脑。
王蒙平时手写速度很快,所以一开始他有点犹豫,不知道用电脑写作会不会打断思路,而且用惯了笔和纸,那种笔尖和纸张接触时留下的唰唰声,有一种电脑打字没有的独特情调。张洁的一句话打消了王蒙的疑虑,让他产生了试一试的念头。张洁说:“写作最困难的是进入状态,有了电脑,写作如同玩电子游戏,它吸引你,使你乐于写作。”
图片来源:天山网
1991年秋天,王蒙也购置了一台二八六电脑。王蒙的汉语拼音很好,他一上来用的是双拼输入法,边写边学,很快就上手了。不久,谌容不厌其烦地向王蒙和崔瑞芳宣传五笔字型输入法的优越性,认为五笔字型输入法不用像拼音输入法那样还需要选字,一旦掌握了输入规律,速度比其他输入法快很多。崔瑞芳听后动心了,她悄悄通过一位朋友的孩子,买来一份王码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学习材料,一边自学背口诀,一边寻找输入规律。当时王蒙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已经一年多了,崔瑞芳劝他不妨也试试五笔字型输入法。
不过,当崔瑞芳把五笔字型输入法的材料交给王蒙时,他看了一眼就把材料还给崔瑞芳, 说:“这都是些什么呀,太乱了,太复杂了,我不用它。”
“你用吧,好学极了,你一定可以学会的。” 崔瑞芳鼓励地说。崔瑞芳知道,凭王蒙的头脑这点事算不了什么,他肯定很快就会掌握的。于是,她趁热打铁,提纲挈领地跟他说了规律和记忆方法。果然,王蒙的兴趣上来了。他的特点就是,如果决心学什么,那就一定会特别投入,直到学会为止, 从来不会半途而废。
最初的几天,王蒙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就和崔瑞芳一起背口诀,他们还把各种简码背诵下来。王蒙在学习使用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同时,用电脑写他的文章,就像以前一样,他一直都是边用边学,边学边用。崔瑞芳说:“你还没学会,打起字来多慢啊,会不会影响思路?还是等练习熟练了再说吧。”但王蒙坚持自己的方法。果然,在改输入法之后的第二天,他的短文便“敲”出来了;又过了大约三四天,他就初步掌握了输入规律;两个星期之后,他用起五笔字型输入法时,已经相当熟练了。
图片来源:人民网
从这以后,王蒙就变成了五笔字型输入法的热心宣传者,见到其他作家就宣讲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好处,就劝他们赶紧学习,还把自己使用过的学习材料送到他们家里,好像成了五笔字型输入法的推销员。
有很多朋友问他:“你用电脑写作一定比手写快吧?”王蒙总是回答:“写作速度差不多,但是,用电脑来做修改、校对、编排、储存、检索、复制等工作要方便得多。”他还开玩笑说:“自己的东西乱放,常常是写好的作品不知道放哪儿去了,或者邮寄过程中丢失了,这回可不怕丢了,因为电脑有储存功能。尤其是写了长篇,也不必打印,给对方电子稿即可,这样减少了很多手续,各方都方便。”
现在,不仅是电脑,王蒙用起智能手机来也是得心应手,常常在微信上和孙子、孙女等年轻一辈聊天,毫无障碍地使用各种应用程序。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
秦文君、徐鲁、汤素兰、李东华、葛竞 等著
接力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自2019年上市以来,已累计出版101种,发行千万册。该书选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领域、不同战线上平凡而伟大的时代先锋,包括科学家、文学家、医护人员、工人、农民等,将先锋们的感人故事以孩子喜欢的方式讲给他们听,帮助他们培根铸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奠定受益终身的精神底色。
责任编辑:冯炜茜
责任审校:童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