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庆鸣


昨日一场春雨,是喜雨,对庄稼有滋润作用,春雨贵如油。

谷雨前,杨柳随风摇曳,轻轻摆动,姿态优美。

前几天的气温高达30度,似乎到了夏天,但在农历节气上,仍是春天。

春到人间草先知,风飘树叶柳梢归。

修长、纤细、柔软的柳条,纵情地舒张起来,那略带清香的韵味,让人感受到春的欢歌,我喜欢在河畔欣赏,因为,水边林下自然春。

柳枝嫩蕊细细开,我在阳光城市花园的新村里慢步道上,边散步,边看柳。芳菲四月,花红柳绿,春风野岸名花发,一道帆樯画柳烟。

民间有清明插柳的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也有的地方,人们将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人们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好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它十分贴切地写出了柳的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强的适应能力。东西南北中,大地处处都能见到柳的芳踪。

柳于古人诗文中,另有寄寓。欧阳修在《采桑子》里写道:“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周邦彦在《秋蕊香》里写道:“乳鸭池塘水暖,风紧柳花迎面。午妆粉指印窗眼,曲里长眉翠浅。”此时此地的欧柳与周柳有所不同。柳能顺应自然,做人也应顺应潮流,才不会落伍时代。

最著名的以柳树暗示离别的诗,当推王维的《阳关三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前句的柳即暗示本诗为一首送别诗。用柳来表达离别情境的还有《诗经•小雅•采薇》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至宋杨万里《舟过望亭》:“柳线绊船知不住,却教飞絮送侬行。”莫不如此。

文人士大夫的诗文里,柳树不再是一种树,而成了一种精灵。

青青春柳,又象征青春之义,时值春季,过去女性戴柳,则表现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


柳枝婀娜多姿,迎风飘逸,惟有春风最相惜,杨柳依依春常在,小枝柔韧低下垂,低调务实又谦虚,做人也应如此。

在我看来,杨柳是春天的标志,也是青春的象征。我愿留住春天的美好,留住杨柳青青。

现代人,离手机近,离网络近,但离草木远了,不妨贴近草木,贴近自然,或许是一种更轻松、更愉悦的生活方式。

作者简介

杨庆鸣,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作家协会理事、无锡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江南文化》《无锡酒文化》编委。已出版文学作品《一得集》《耕读草堂漫笔》《湖边散记》《闲云望溪月》《乡野清音》《凌霄花开》等6本,与人合著多本。发表各类文学作品近300篇,100万字,获首届、第三、第四届“中华当代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家协会、中国散文家网、华夏散文杂志社”最佳散文创作奖、首届、第二届“羡林杯生态散文奖”。获2024’星耀华夏•盛世好文学“墨海腾龙杯”全国原创文学征稿初赛金奖、决赛特等奖等多种文学奖。2025年1月与人合著《秦观词绘本鉴赏》(广陵书社出版)64开连环画。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