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本轮关税战开打之后,中国不卑不亢,淡定反制。
过去六天时间,中国打出六通外交电话,充分彰显了中国的能力与强大。
但美国的政治精英们更难受了。
美财长贝森特更是气急败坏,“警告”中国说“这不是闹着玩的”!
中国的朋友圈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2日签署行政令,宣布对全球商品加征10%的普遍关税,并对多个国家和地区启动所谓“对等关税”。
随后几天,更是宣称要对中国加收145%的高额关税。
这无疑是一次赤裸裸的单边主义行为,也是对全球贸易秩序的公然挑衅。
面对特朗普的单边主义、霸权行为,中国毫无所惧,展开了坚决的反制。
6天内,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拨出6通重量级电话。
4月8日,他与欧盟高级官员进行了视频会谈,明确指出美国的做法已经严重损害多边贸易规则,破坏了全球经济稳定。
王文涛强调,中欧应继续坚持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体系,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为动荡的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接下来的几天,王文涛分别与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G20轮值主席国南非、沙特、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巴西,以及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通话。
这些国家和组织,几乎涵盖了当前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平台与经济体。
中国与他们的通话不仅仅是表达立场,更重要的是协调立场、传递信任、凝聚共识。
在特朗普人为制造关税壁垒的当下,中国的做法,无疑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而中国的做法,也赢得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尊重和支持。
4月9日,英国国防参谋长拉达金抵达北京访问。
这是十年来英国军方最高层级的访华行动,意义不言而喻。
紧接着,4月10日至11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华。
他此行的核心目的,就是希望深化双边经贸关系,为西班牙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创造更多机会。
这是桑切斯第三次访华,表明他对中国市场的稳定性和增长潜力充满信心。
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已计划在7月底前访华,作为美国长期盟友的她,在此刻主动接触中方,背后传递出的信号更加耐人寻味:
即便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也开始意识到华盛顿的政策正将全球拖入不确定的泥潭,而中国,反而成了维持合作秩序的重要支点。
眼见着关税战没有打败中国,美国高层可是急了......
美财长急了
4月15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发出强硬言论,直言中美之间的关税局势“不是闹着玩的”,如果事态继续发展下去,“中美之间的贸易机制将不可避免地彻底破裂”。
这番话听上去强硬,但其实更像是一种情绪失控的警告。
在分析人士看来,贝森特的表态不仅没有起到震慑效果,反而暴露出美国高层日益加重的焦虑情绪和战略失误。
归根结底,他这番话的背后,折射出三个不可忽视的现实。
第一个现实是,美国比中国更需要对方的市场。
在过去几十年全球化的演进中,中国产业链早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美国的消费品市场高度依赖“中国制造”,尤其是在电子产品、服装、药品、机械零部件等关键领域。
一旦与中国彻底脱钩,美国的供应链、物价体系将承受巨大冲击,这一点美国民众已经有了切身体验。
新一轮关税刚刚生效不久,不少超市便出现了民众抢购囤货的现象,街头抗议活动此起彼伏,矛头直指白宫。
第二个现实是,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态度的误判依然存在。
他们仍然幻想,只要加压加税,就能迫使中方让步,回到“谈判桌上”接受美方设定的规则。
可现实却是,中国不仅没有退让,反而迅速作出回应,用冷静、果断的外交动作来表明自身立场。
这份定力,恰恰说明中国早已摆脱了被动应对的时代。
第三个现实则更深层。
美国政府中一部分人仍然迷信“关税牌”,误以为这是一把可以随时掏出的王牌。
他们不了解的是,中国如今的抗压能力、内需潜力和产业升级早已今非昔比。
更重要的是,中国社会对外部压力的应对机制已愈发成熟,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消费者,对于美国的所谓“关税战”都毫无惧色。
而美国则陷入了“外强中干”的恶性循环,一方面对外叫嚣关税战,另一方面却频频朝令夕改。
眼下,美国与其继续幻想中国会退让,不如坐下来重新思考:怎样与中国平等相处,才是真正理性的出路。
参考资料:
中欧双方团队已开始接触——环球时报
沟通两军交流合作,释放关系向好信号,英国最高军职首长十年来首次访华——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