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6岁的邓卓翔接管武汉三镇,中超和中甲赛场的本土主帅数量达到了10人,其中大多为不到45岁的“少帅”,就在伊万科维奇在国家队掀起青春风暴的时候,国足教练团队也呈现出了欣欣向荣之气。
10大“土帅”,追赶潮流
随着老一辈的本土教练淡出视野,当年经历过甲A和中超时代烽火的球员们开始走上教坛。本赛季中超赛场上有邵佳一、李霄鹏、谢晖和李国旭四位45岁年龄上下的少帅,当年在五里河打入金子般进球的于根伟也只有50岁,中甲赛场上的李金羽、刘智宇、周麟和刘建业也都是“青春飞扬”。
新一代年轻教练普遍擅长运用高科技装备,懂得依靠大数据系统,对于传控和压迫打法的奥义较为精通,助教团队中有大量高水平外教辅佐,他们的成长空间值得期待。除了在俱乐部层面开枝散叶,“土帅”在各级国字号队伍也存在感十足,伊万科维奇的身边有郑智(44岁)和陈涛(40岁),久尔杰维奇身边有万厚良(39岁),黄博文(37岁)和于大宝(36岁)在国青队任职。
3大洋帅状况频出,与球员不“兼容”
带着“争取1胜1平”的雄心出征,最终却与沙特和澳大利亚的交锋中遭遇连败,国足的失利让伊万科维奇深陷下课漩涡;U20国足在亚青赛上以两连胜开局,最终却在关键的1/4决赛中遭遇绝杀,久尔杰维奇的临场调整饱受诟病;携预选赛阶段的出色表现而来,国少队仅踢了两场比赛就丢掉了冲击世少赛的希望……
过去两个月,三支国字号相继遭遇重大打击,三位外籍主帅在备战安排、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等方面留下很多槽点,这些“教授”似乎与“学生”在理念和认知水平上不够兼容,合作效果远远低于预期。在亚洲级别的赛场上,国足已经不止一次因为”将不识兵、兵不识将“而遭遇失败。
土洋之争没有尽头,成败与否全凭运气?
上届世预赛,随着李铁和李霄鹏的失败,关于国足主帅的土洋之争似乎已经结束。随着三支国字号队伍的连续失败,中国足球似乎又出现了方向性问题。
自上而下的竞技风格始终没有建立起来,中国足球还没有摆脱无序发展的状态,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字号队伍深受其害,每次选帅都是在撞大运——诸如米卢蒂诺维奇和佩兰这样的“洋大厨”可遇而不可求,本土主帅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同样会“一触即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