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公认的事实。

有的人在跳槽时,甚至还降低了对薪资的期望——不奢求比原来高很多,只希望能略高或者持平。

即便略有降低,也绝不能低于原先的一半以上,不然比失业还难受。

试想一下,如果你原本年薪20万,却不幸遭遇裁员,之后找到的工作年薪竟不足10万,主打一个“出走半生,归来还是毕业起薪”。

真就是想想都觉得窒息了。

而这样的困境,真有网友遭遇了。

最近,有一位华为前员工自曝经历:曾经在华为年薪160万,但后来被裁员了。

结果这两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最近终于收到一个年薪60万的offer,公司前景也挺好。

面对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他却犹豫了,说自己怕接了这份工作以后工资就涨不上去了,再也回不到当初的巅峰了。

这事儿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讨论,有人说他“身在福中不知福”,也有人对他的担忧表示理解。



坦白说,年薪160万确实令人羡慕。

但这份高薪背后的压力,估计也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

俗话说得好,有多大能力,就背多大锅。拿着高薪,自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压力。

一方面是,高薪往往伴随着高强度的工作,加班熬夜几乎成为常态。

长期如此,对身体和精神都是很大的考验。

另一方面是,高薪也容易让人形成高消费的习惯。

毕竟,手里有钱,难免会对自己好一点。

一旦习惯了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再想要降低标准就变得异常艰难。

因此,这位华为前员工在被裁员后的两年里一直未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

其实,这位员工的担忧也反映了当下职场的一个普遍现象:市场行情对薪酬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许多企业都在缩减开支,降薪裁员更是成了家常便饭。

即使是像华为这样的行业巨头,也难以幸免裁员的命运。

所以在求职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考虑自身的能力,还要关注市场需求。

若你的能力恰好契合市场需求,那自然可以拿到高薪,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

唯有自身工作能力过硬,才能有更高的议价机会。

正如热门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中的黄亦玫,她在25岁研究生毕业后到30岁左右的的这段时间里,只工作了不到半年,之前在艺术公司的工作也仅持续了一年多。

即便如此,她还是能拿到头部国际院校的offer,就是因为她一直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

但如果你的能力与市场需求脱节,即使你再出色,也可能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所以与其纠结于过去的160万年薪,不如认真评估这份60万年薪的工作。

可以先尝试进入新的岗位,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只要能力出众,薪资自然会随之提升。

职场如战场,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

也许现在的生活条件大不如前,但只要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未来的成长空间会更大。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大家有觉得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