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字形容陶喆这张久违了十二年、时长长达 1 小时 4 分钟的八专《STUPID POP SONGS》?

我先给“值”字一个!


是我这种从他出道追到现在的老歌迷,依然能在专辑中找到熟悉、舒适度极高的听觉体验,已经不得不承认这次的陶喆新专,又成了!

你可以说这张专辑和当下音乐市场的流行元素毫无关系。

勉强要算的话,专辑 title 曲《Stupid Pop Song》中间那段 Hip-Hop 的融入算是;其他的元素,如 Pop-Rock、City-Pop、中国风等等,从陶喆开始爱上流行乐的 70 年代,到他出道后的 90 年代及千禧年代,都有涉及,听似复古味十足的蔓延在整张专辑里,却还是有很当代的表达手法、硬件处理等技术手段,让专辑的听感是属于现下 20 年代的技术规格。

专辑在完整上线后主打的《千言万语》是重头戏,复古到 80 年代 Hip-Hop 的律动感,我们在《望春风》、《夜来香》和《月亮代表谁的心》当中早有耳闻,这种串联旧时光曲目与新世代审美的 cover song,一旦做的太飞,容易被诟病。

还好陶喆已有他自成一体的音乐审美表达,《千言万语》与邓丽君的版本从风格到节拍感都大相径庭,但有陶喆本我的音乐色彩都在,这已是一种歌手自我烙印于其中的最好展现。

而我个人喜欢的两首歌,也无不与新技术唱着复古曲的偏好有关,《微尘》、《陪你》,带着听者穿梭回美好的年代,再以希望装点不得不 live for today 的人们,这是这个时代人人微颓也并不放弃希望的缩影。

《微尘》中吉他的干净,提琴的协奏,勾勒的是如 70 年代民谣一般的异域风情,这种味道很久违,像是科技为主的时光前行中的另一个宇宙时空的展开平面,这时空里,人被封印在旧时的美好,有对社会的思索、有从小我到大我的表达和检视,还有大量实录乐器衬托出的真实感,尤其李焯雄对于人的描述,简直是对专辑先行曲《Stupid Pop Song》诘问的一部分回答,“不管这些 有没有共鸣 都是我的诚意”;

而我在《微尘》中听到的诚意,是陶喆经历过不同音乐世代后扔把珍贵的、珍稀的感动掏出的诚意,用哪怕“不合时宜”的元素表达,也还要讲自己的心里话,这话,可能更小的听众未必能懂,却让更年长的听众,有一种终于来了知音的感慨。

《陪你》的中西合璧感,亦是亮点,当一个很西方审美的陶喆,表达他对妻子的爱,用了笛子、二胡、古筝等东方器乐抒发情感,如同告诉我们无论从东方到西方,从过往到未来,DT 对妻子 Penny 的爱都不会改变。

喜欢八九十年代西洋音乐人的听众,或会在歌中听到如 Babyface 般的复古浪漫,而在 90 年代看多华语武侠剧的听众,想必也能在这首歌中,听到一些很中国人情感味的侠骨柔肠。

陶喆怎么做到的?

如此全面覆盖听众的聆听舒适区,同时一点也没影响他诞生自流行、又超脱了流行的表达手段!

和 A-Lin 合唱的《Lonely is the Night》或会再创造一首 KTV 男女对唱的流行曲目;

《半晴天》的阴郁与晴朗味,用小调和大调并存的方式创作并录制,有展现陶喆音乐品味在线的同时,仍在钻研技术层面的兢兢业业,已经有歌迷在网络上讨论起对这首歌的喜爱了;

从《Moonchild》到《星心》接连穿梭 80 年代到 90 年代的精心排序,着实推翻了《Stupid Pop Song》中“音乐没了顺序”的质疑。


我评定一张好专辑的标准,会有歌者自我的表达,同时也有它所处时代的气味。

《STUPID POP SONGS》显然兼顾到了这两者——既令陶喆被美式流行音乐影响的灵魂还在生动的穿梭于 15 首曲目当中,又以从小爱到大爱的内容视角,呈现了这个时代人心里不安与渴望被温暖的无形诉求。陶喆自嘲的“愚乐”集,还是给了我们很真切的娱乐,和往后很久很久的悉心陪伴。

最后,想说,陶喆的诚意不只有这 15 首“巨量”的曲目,还准备了多支 MV 给各位,以及……歌迷提名一下各自喜欢的还有什么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