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照市中医医院脊柱骨科成功为一名罕见肺癌胸椎转移致双下肢不全瘫患者手术。手术过程复杂,但团队凭借精湛技术成功切除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为复杂脊柱转移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罕见肿瘤困扰患者,求医之路充满艰辛
小M(化名)只有三十出头,两年前在北京三零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确诊为肺腺样囊性癌。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占所有原发性肺肿瘤的0.04%-0.2%,全国十四亿人口可能仅有不超过三百例这样的患者。近一年来,小M的肺癌出现胸椎转移,转移瘤突入椎管压迫神经,使他备受双下肢麻痛无力的煎熬。他辗转求医病情却逐渐加重。小M右下肢疼痛剧烈,且已不能正常行走,眼看就要完全瘫痪。来到了脊柱骨科丁林副主任医师的诊室。
胸椎磁共振结果显示,小M的胸椎第六七八节广泛转移,转移瘤严重压迫脊髓,已占据椎管的五分之四,病情十分严重。在丁林副主任医师对小M的病情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并展示了过往手术的成功案例之后,小M心中的疑虑得以消除,最终决定在日照市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胸椎MR下椎管内巨大肿瘤)
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罕见的肺部恶性肿瘤,多起源于气管、支气管黏膜下腺体。其特点有:1. 病理特征:肿瘤细胞可呈腺样、筛状、实性等结构,有独特的病理形态。2. 生长特性:生长相对缓慢,但具有侵袭性,易侵犯神经,沿神经束生长,还可局部浸润周围组织,也会发生转移,如肺内转移、远处转移到骨、肝、脑等部位。
专家团队周密策划,手术方案细致入微
面对如此罕见且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切的肿瘤,丁林副主任医师团队迅速行动,组织了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在肿瘤科程国丽副主任医师以及肺病科王蕾副主任医师的建议下,手术团队经过周密的讨论和规划,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团队进行了多次术前讨论,对每一步操作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并为小M量身定制了围术期快速康复方案,力求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他的双下肢功能。
鉴于肿瘤压迫神经严重,手术越早,术后保留神经功能的可能性越大。在手术室及麻醉科的协调下,手术被迅速安排在了条件最优的时间段。手术由丁林副主任医师主刀,在住院总医师康学华的协助下,整个手术团队以高度的专业精神和责任心,投入到了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中。手术室内,气氛紧张而有序,每一步操作都严格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团队成员之间配合默契,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在麻醉科的精准控制下,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精湛技术保驾护航,保脊摘瘤再获新生
当胸椎椎管被打开时,发现瘤体组织呈硬质化形态与硬脊膜粘连严重,整个肿瘤几乎与脊髓浑然一体。手术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小心翼翼地分离粘连组织,逐步显露出肿瘤的全貌。
在切除肿瘤的过程中,手术团队时刻关注着对脊髓的保护,确保每一个动作都尽可能减少对脊髓的损伤。他们利用先进的手术器械,对肿瘤进行精细剥离,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唯恐任何微小的失误就会导致小M下肢完全瘫痪。经过数小时的艰苦努力,手术团队终于将椎管内肿瘤彻底清除,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周围的正常组织。
术后,小M被送回普通病房,术后即刻下肢疼痛症状得到缓解,双下肢肌力逐渐开始恢复。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小M的脸上重新绽放出了笑容。
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小M不仅能够自主活动下肢,而且行走能力也逐渐恢复。手术的成功不仅为小M带来了新生的希望,也再次证明了日照市中医医院脊柱骨科团队在复杂脊柱手术领域的卓越实力。未来,科室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推动脊柱外科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为更多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福音。
(日照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