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又说:“我命由己不由天。”
你到底要相信,命运是老天的安排,还是积极去改变命运?聪明的人,一定会选择后者。
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改变命运,就是多赚钱,得到地位,越来越好。并没有想到,改变命运,也许是一次沉沉浮浮的过程,也可以散尽钱财,重头再来。
命运在变,那就一定会有希望。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回到正题,若你要改变命运,就一定要抓住以下几次机会。
01
结婚,改变家庭。
看过这样一句话:“婚姻,若非天堂,即是地狱。”
找对了人,人就从过上了天堂的生活,反之就生不如死。
结一次婚,意味着我们成立一个新的家庭,从原生家庭剥离出来;还可能把自己搬移到对方所在的位置。
生活地点、工作的位置、生活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变。
更重要的是,你曾经朝夕相处的是父母,后来相处的是爱人。家庭的内部结构,也大不一样。
选择正确的人结婚,你就相当于第二次投胎。
在上世纪初,有一个叫高孝贞的女人,出生在湖北黄冈。
她的父母,有很深的封建思想,严格落实“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传统。把她许配给了本地的闻一多。
闻一多从小读书,接受了新思想,对于包办婚姻,是非常不满的。以至于结婚的那一天,他都躲在书房里,不想去宴会现场。
婚后,闻一多要求父母送高孝贞去读书,改变“女人在闺房”的传统。
高孝贞被送到一所女子职业学校,学会了很多东西,也和闻一多书信往来。这两人的感情,慢慢就搭建起来了。
闻一多说:“只有对感情忠实的人,才能尝到感情的滋味,他未来的家庭一定比较幸福。”
多年后,高孝贞变成了进步人士,几个儿女都有出息。
若不是婚姻,高孝贞就一直是目不识丁,在闺房做针线活的女人。
好的婚姻,就像一家银行,往里面储蓄幸福,金钱,房子,车子事业。
坏的婚姻,也会改变命运,那就逼着一个人强大,或者逼着一个人堕落。也可能离婚之后,余生非常孤苦;也可能再婚,重回到幸福的家庭里来。
02
读书,改变认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很多人的共识。
可是我们还会发现,很多读书多的人,显得迂腐,如孔乙己一般。
还有一些读书人,他们放不下面子,高不成低不就,一辈子都没有好工作,还靠啃老过日子。
能够通过读书,让命运变好的人,是“会读书”的人。他们用书本知识,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有一个叫彭传明的80后小伙子,从小苦读,从福建南平的一个山村,到了福建医科大学。
毕业后,他琢磨着自己制作一些化妆品。并且采用了古人的“科研成果”。
古法做的化妆品,很快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后来他又研究做古人用的墨水、帆布、毛笔等。
不难发现,他把《天工开物》等古书,也研究透了。他的手艺,有自创的,也有老祖宗的东西。
经过努力,他已经变成了几百万粉丝的博主。
一些不明白的东西,经过读书就明白了;一些想要,却做不出的事情,经过读书就做起来了;一些未知的领域,在别人的智慧下,慢慢清晰起来......这就是读书提升认知的体现。
人的命运的改变,离不开书,更离不开“学以致用”的智慧。
如果你要让命运更好,那就努力读书,并且让书本知识,变成你创业致富的知识和行动。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发展,再去选择对应的书,那么读书的效果就更好了。
比方说,在电子厂打工的你,读了一些电子元件制作的书,那么你就可以从打工者,变成了技术员。
你的认知到什么层次,你的命运就会到什么层次。
03
社交,改变圈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个人在改变命运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人。
改命,从来不是闭门造车。
你遇到谁,那么你就会被谁影响。若是你遇到阳光的人,你的生命就会多一缕阳光,更加积极向上。
因此,有理想的人,总是会找志同道合的人,舍弃那些堕落的圈子。
在上世纪初,大地陷入一片硝烟之中。
一个叫秋瑾的女人,结婚之后,跟随丈夫到京城过日子。丈夫做官,自己带孩子,一切都是外人羡慕的样子。
有一段时间,她读了《时务报》等,又看到谭嗣同寻求变法图强的文章,内心不能平静。八国联军践踏北京,让她愤慨。
接着,她结交了女书法家吴芝瑛,还去日本留学,遇到很多进步的中国学生。
再后来,她加入了同盟会、光复会、“十人会”等圈子,还创立了“天足会”,号召女人放弃裹脚,走出家门,追求人生自由。
孙中山先生对其点评:“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则传诵不忘。”
人有这样的习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入乡随俗。
你是什么命运,看周围的圈子就知道。如要命运变好,你就得学会更换圈子,去正能量的地方。
04
有人说:“命运是一个伟大的雕塑家,它举起人生的斧,凿在我们身上敲敲打打。她偏爱那些经过她精雕细刻的人。”
我们的一生,其实是对命运的反复雕琢。若是你一动不动,那么你的命运就被时间雕琢,慢慢变老,一事无成。
你要成为什么人,有什么命,那就去靠近什么圈子,去读什么书,去找什么人结婚。
抓住每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在未知的世界里,锁定命运的方向。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