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中国基建闹了个大"乌龙",本打算耗资3亿在荒漠建个发电厂。没想到10年后,这里最出名的不是基建,竟然是牧场和羊肉。更搞笑的是,基建队还无意间攻克了一个世纪难题!
“绿化沙漠、牧光结合。”
明明是搞基建,建太阳能发电厂,怎么会有牧场的出现,要知道这太阳能发电厂出现的地方,是沙漠化最严重的地方,别说是青草,就连是水源都没有多少,怎么会出现能够让牧羊生活的牧场?
不少人听到这样的消息都一阵怀疑,发电厂大家理解,养羊大家也理解,但是把发电跟养羊结合起来,实在是匪夷所思,难道是太阳能发电板是能吃的饲料吗?
这当然不是,事实上当这座太阳能发电厂建立之初,就没计划会有青草和羊群的产生,他们需要的只是沙漠的光和热,塔拉滩的光热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比较领先的,我国选择这个地方自然也是存着利用这块沙漠的想法。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中国都是对光热资源利用的最充分的国家,太阳能也是我国非常重视的领域,塔拉滩只是一个试点,那里的土地,98%都是沙土,没有牧草生存的空间,也没有羊群生长的空间。
当时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工作之后,工作人员对治理沙漠并没有计划,因为当时项目通过的时候就没想着治理沙漠,专项的人就要由专业的人来做,也不会有人选择到共和县做绿化,这里的条件太过恶劣,基本上不具备绿化的价值。
但很快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发现,自从光伏发电板建立之后,总有一些小动物在光伏板下面晒太阳,甚至发电板下面会有湿润的土壤,逐渐有一些幼小的绿苗出现,逐渐光伏板下面也长出了青草,成为了众多动物寄居的地方。
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塔拉滩独特的气候,白天光热强度大,晚上会有很多的凝结水顺着光伏板滴落在地上,不自觉的涵养水源,同时因为光伏板的独特摆列,对当地的气候也造成了一定的改善,风速降低,被风卷起来的风沙也开始变少,原本沙土化的塔拉滩有了绿化的趋势。
意识到这情况,发电站的工作人员决定跟当地老百姓合作,由于发电板的覆盖作用,大量的绿草出现,阻碍了光电板吸收阳光的效率,就让当地老百姓养羊去啃食这些生长在光电板下面的杂草,越是靠近光电板的地方,绿化程度也就越高。
为什么发电站自己不出钱割掉这些杂草呢,一方面这些杂草来之不易,也算是绿化,全部割掉心疼,绿化重要,光电板发电也依旧重要。
再加上塔拉滩的范围比新加坡还大一点,要是靠人力清除杂草十分困难,动用大机器,还容易损伤光电板,所以才出现了这样一种牧光结合的产物,结合养羊、绿化、发电、跟龙羊峡水电站、青海湖相结合,塑造了这样一种生态。
当然这样的成绩是很难被替代的,也是因为这几年气候西移,不少在新疆西藏的人应该都发现了那些地区的降雨量增加,气候变得更加温润,但塔拉滩的生态模式是值得被更多的地方借鉴的,也完全可以成为治理沙漠的新方法,产研学三度结合,这才是科学家为人民做事的正确模板。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探秘青海塔拉滩光伏“蓝海”的“绿电”奇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