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退休后习惯一个人生活,尽量不去麻烦孩子们。
谁知我在小区散步时突然晕倒,需要手术。
当时手头紧张,我只好向儿媳开口借钱,结果被她借口拒绝。
出乎意料的是,不到一个月后,她却带全家去三亚奢华度假。
看来,两个孩子确实不一样,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
01
我姓钟,名伟成,65岁,去年退休,曾担任配电工程总监职位。
三十五年的职业生涯,我从基层线路工人一路晋升,亲眼见证了城市电网的现代化转型。
岁月不饶人,长期爬电线杆、钻地下管道,膝关节和颈椎早已不堪重负。
退休前我一直期待着能和老伴相伴安度晚年,共享清闲,可惜天不遂人愿,她四年前因糖尿病并发症离世,留我一人孤零零地过日子。
我有一双儿女,儿子钟建华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儿媳唐玉在一所私立国际学校做招生。
女儿钟秋月和女婿张健合伙经营一家社区理发店,日子虽不富裕,但也过得自在。
退休初期我曾感到失落,毕竟从曾经的"带电作业专家"突然变成了无所事事的老头子。
后来我加入了小区太极拳协会,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老伙伴,生活渐渐充实起来。每天早上打太极拳,下午下象棋或钓鱼,日子简单却满足。
身边的老友都羡慕我儿女双全,将来有依靠。
但实际上,孩子们各自忙碌,很少主动来看望我。
我倒也理解,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不容易。只要他们过得好,我一个人也能照顾好自己。
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我重新审视了亲情的真谛。
02
那是3月末的一个阴冷傍晚,春雨绵绵。我吃过晚饭,披上雨衣在小区里散步消食。
走到中央花园时,我突然感到眼前发黑,天旋地转,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我本能地扶向路边的围栏,但双腿已经失去力气,整个人不受控制地倒下。
意识消失前,我只听见有人惊慌地喊着:"快来人啊,有人晕倒了!"
醒来时,我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病床上,手臂上插着针头,周围是陌生的仪器和消毒水的气味。
值班医生告诉我,我是因为冠心病引发的心肌缺血晕倒的。进一步检查显示,三条主要冠状动脉都有严重狭窄,随时可能发生心肌梗死,必须尽快进行支架手术。
"手术大约需要多少费用?"我问道,心里已经在盘算积蓄。
"三个支架加上住院费用,报销后大概自费1万3左右。"医生看着电脑说,"越早手术越好,您可以准备一下相关费用。"
这个数字让我心里一沉。退休前我为儿子买房子付了首付,又资助女儿开店,再加上老伴治病的开销,积蓄已所剩无几。
目前手头能动用的资金都存成定期了,直接取出来的话,利息就没了,比较可惜。
思前想后,我决定向两个孩子借这笔钱,等下月退休金到账立即归还。
儿子比较忙经常出差,我决定先打给儿媳,平时她还是很孝顺的。
03
这些年来,我一直靠自己的双手生活,从未向人开口借钱,何况是向孩子们求助。
拨通儿媳电话时,我心里忐忑不安。
"喂,爸,您有事吗?"儿媳唐玉的声音从话筒里传来。
"小唐啊,"我清了清嗓子,"我遇到点麻烦,昨晚在小区里突然晕倒了,现在在市第一医院。医生说我需要做心脏支架手术..."
"啊?那您没事吧?严重吗?"儿媳的语气听起来有些吃惊。
"情况有点复杂,需要装三个支架。问题是我现在手头有点紧张,想问能不能先借7000元周转下,下个月退休金到账就还你们。"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一声叹息。
"爸,真不是我不帮忙,实在是最近我们也很拮据。"她的声音降低了几分贝,"前几天刚给小明报了国际班,学费交了两万多,家里又换了新冰箱和洗衣机。再说建华每个月还要还房贷车贷,最近手头确实很紧张。要不您问问秋月?他们经营理发店,应该有现金流。"
虽然有些失望,但我没多说什么,只回应道:"好吧,我理解,那我问问你妹妹。"
挂断电话,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拨通了女儿的号码。接通后,背景音有些嘈杂,似乎店里正忙着。
"爸,出什么事了?"女儿的声音夹杂着吹风机的噪音。
我简单地说明了情况,话还没说完,女儿已经惊慌地打断我:"什么?您住院了?哪家医院?我们马上过来!"
还没等我回答完病房号,就听见她对女婿喊道:"老张,赶紧关店!我爸晕倒住院了,要做手术!"然后又对我说:"爸,您别着急,我们15分钟到!"
很快,女儿和女婿风尘仆仆地赶到病房,满脸焦急。
女儿二话不说,立即联系医生了解情况,女婿则陪在我身边安慰我。得知我需要手术费后,他们甚至没有犹豫,直接拿出银行卡交了全部费用。
"爸,您别担心钱的事,安心养病就好。"女儿握着我的手说,"这些年您为我们付出那么多,现在轮到我们照顾您了。"
手术很成功,但医生说我恢复期需要两周左右。
这期间,女儿和女婿轮流请假照顾我,一刻不离。女儿每天带来新鲜炖的汤和我爱吃的菜,女婿耐心地帮我擦洗身体、按摩肩膀,甚至细心地为我剪指甲、刮胡子。
而我的儿子和儿媳,在整个住院期间只来看了我一次,还是在手术当天。他们带了点水果和营养品,坐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匆匆离开,说是儿子有事要处理。
通过闲聊,我才得知女儿的理发店其实经营困难。最近商圈新开了几家高档沙龙,价格战激烈,他们的老客户流失不少。
而且,店面租金上涨,每月收支几乎打平。
这些困难,他们一直瞒着我,生怕我担心。每次我劝他们回去照顾生意,他们总是说:"爸,店里有人帮忙,您的健康最重要。"
出院那天,女儿坚持要接我去他们家住。
考虑到他们住处狭小,店里又忙,我委婉地拒绝了。但女儿仍然每天给我送饭,把家务都安排妥当。
04
出院后两周,我的身体逐渐恢复,已能在小区里慢走一小时而不感到不适。
一天午后,我正在阳台浇花,手机突然响起。是我侄子钟小明,他在旅行社工作。
"大伯,听说您病了,现在好些了吗?"他关切地问道。
"好多了,多亏秋月和小张细心照顾。"
"秋月姐一直都很孝顺。"他赞同道,然后像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大伯,您猜我上周带团去哪了?三亚!那边风景太美了。最巧的是,我在亚龙湾的五星级度假村遇到了建华哥一家!"
"什么?"我一愣,"他们去三亚了?"
"对啊!"侄子兴奋地说,"他们住的海景别墅,太豪华了。小侄儿在学冲浪,建华哥和嫂子每天做SPA、吃海鲜。我和他们一起吃了顿饭,他们说这是计划已久的休闲之旅,放松身心。我还拍了合影呢,要看吗?"
我强忍着内心的震惊,平静地说:"不用了,他们玩得开心就好。"
挂断电话后,我拿起手机查看儿媳的朋友圈。
果然,四天前她发了一组三亚的照片,配文:"亚龙湾的阳光、沙滩与海浪,彻底治愈了都市的疲惫。一家人的完美假期!"。
照片上,他们一家三口在豪华的酒店泳池边,笑容灿烂,哪有半点"手头紧张"的样子?
我心里五味杂陈。
前不久拒绝借我7000元说经济困难,转眼就能全家去三亚度假?那种顶级度假村,一晚上住宿就得3000多,餐饮、娱乐加起来,一家三口五天怎么也得花四五万吧?
我忍不住给儿子打了电话。
"爸,有事吗?"他的声音听起来很轻松。
"没什么,就想问你们什么时候有空回来看看。"我尽量让自己听起来平常。
"这周末恐怕不行,我有个重要会议,还要去拜访客户。等忙完这阵再说吧。"他敷衍道。
挂了电话,我长叹一口气。原来在他们眼里,我这个老父亲竟如此不重要。
从那天起,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财产分配问题。
我现在住的是一套130平米的市中心四居室,当年和老伴省吃俭用买下的,按照传统应该留给儿子。
但事实摆在眼前,两个孩子截然不同的态度,让我不得不考虑其他选择。
05
五月初,是我的生日。往年儿女们都会抽空回来吃个便饭,今年我特意提前通知他们,说有重要事情宣布。
"爸,是什么事这么郑重?"女儿好奇地问。
"到时你们就知道了。"我神秘地说。
生日那天,女儿和女婿一早就来帮忙准备午餐。女儿忙着做我爱吃的菜,女婿整理房间、布置餐桌。我注意到女儿手指上有道伤口,原来是前天给客人剪头发时不小心割伤的,但她从不在我面前提起。
中午时分,儿子一家终于到了,带了个小蛋糕和一盒牛奶。
"爸,生日快乐!"儿媳热情地递上礼物,"这是特地为您选的高钙牛奶,对心脏康复有好处。"
"谢谢,有心了。"我平静地接过礼物。
"爸,您住院那阵子我真该多抽时间陪您。"儿子略显歉意地说,"工作太忙了,下次我一定请假多陪陪您。"
等大家入座后,我不紧不慢地开口:"今天把你们叫来,是有件事要告诉大家。"
"爸,到底什么事这么神秘?"儿子问道。
我从茶几抽屉里拿出一个文件袋,取出里面的纸张放在桌上。
儿子和儿媳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紧紧地盯着我手中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