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占全省1/8耕地的徐州产出的粮食在全省和全国的份量吗?

你知道徐州哪些土特产入围国家重点建设的100个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吗?

你知道徐州有多少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吗?

你知道徐州有多少条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旅行景点线路吗?

共绘中国式现代化壮丽图景,既要有繁华城市,也要有繁荣乡村。徐州广电聚焦乡村振兴大主题,推出《探新质农路 寻绿野乡踪——“走百镇进千村”全媒体新闻行动》,探寻沃土里的智慧密码,感受乡愁里的生态画卷,讲述稻花香里的幸福故事。

今天,绿野“乡”踪让我们一起探寻徐州农田里的“丰”景。

往期链接

徐州自然资源条件兼具南北之长,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自古有“彭城收,养九州”的美誉。全市土地资源丰富,是中国苹果之乡、大蒜之乡、银杏之乡、中国根茎类农产品之乡,全国五大蔬菜产区之一和国家商品粮基地。如今,徐州各地着笔“土特产”这篇文章,以小切口带动产业,让农民搭上致富快车,收入稳步增长。

科技领“菌” :小蘑菇撑起大产业

在徐州经开区徐庄镇千菇园,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绚丽火花。这里不仅是蘑菇的王国,更是智慧农业的典范。占地 600 平方米的 12 栋方舱种植区域,仿佛一座未来农场,5G 智慧种植技术精准调控温度、湿度、通风与光照,为蘑菇生长创造最佳环境,确保每一朵蘑菇都能茁壮成长,绽放出最佳姿态。


(5G 智慧蘑菇种植方舱)


榆黄菇曾因自然生长条件苛刻,形态不佳且产量有限。然而,在智慧方舱里,它焕发出新的生机。朵形美观,产量大幅提升。种植周期缩短至 30 天,智慧平台精准演算数据,管理人员只需设置参数,静待收获。平菇、鸡腿菇等常见品种与金耳、灵芝等珍稀食用菌在这里共存,共同构成多彩的菌菇世界。



(迷你版小方舱)

千菇园还推出升级研学套餐,游客通过手机扫码查看蘑菇生长数据,了解智慧种植原理,参观蘑菇工厂,亲手种植灵芝,感受智慧农业魅力。迷你版小方舱让游客将 “小蘑菇” 的神奇带回家,体验即食即培的乐趣。如今,千菇园成为热门打卡地,孩子们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观察蘑菇生长,了解生长周期,亲手采摘,感受丰收喜悦。这里不仅是美食天堂,更是孩子们探索智慧农业的活课堂。


打好“特”字牌:“徐州味道”香飘四方

农产品扎根乡土,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土产。土,不仅是气候、土壤,还包括文化、地域。做好“土”字文章,要打开视野,用好乡土优势资源,实现农业由“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温情”“卖文化”的转变。如果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还要打好“特”字牌,在产品上追求“错峰头”,在品质上追求“独一份”,在品种上追求“特别特”,在品牌上追求“限量版”。


江苏省哪里的黄瓜最优秀?在第二届江苏“好黄瓜”品鉴推介活动上,睢宁选送的黄瓜荣获全省“好产品”特金奖、金奖。据了解,睢宁县黄瓜种植集中在双沟、王集等黄河故道沿线镇,因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昼夜温差大,所产黄瓜甘甜爽口,好吃又好看。为了提高黄瓜品质,当地还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取得较好效果。


(沛县安国镇西瓜)

沛县安国镇的西瓜皮薄沙瓤,口感好。该镇地处大沙河畔,有几十年种植传统。优越的地理位置、充沛的水源灌溉、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先进的种植技术,造就了安国西瓜早熟、皮薄、脆甜的特点。

农艺师朱守典介绍,安国镇以前是个比较穷的地方,沙土窝,上世纪八十年代就用小拱棚种植西瓜,种植的西瓜都是本地销售,上世纪到九十年代之后,这个技术开始改进,种植西瓜已经打开销路。如今以8424、小黄人等优良品种为主打,靠高品质设施瓜菜产业,被央视多个栏目报道,走出一条有着鲜明特色的乡村振兴路,获得“西瓜之乡”美誉。

近年来,徐州市深入贯彻实施“品牌强农 营销富民”工程,培育提升了一大批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忠诚度的“三高”农业品牌。目前,全市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达17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近三年认证1107个,逐步走出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品牌强农兴农之路。

以“蒡”“椒” 傲:科技激活 “芯” 动能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

牛蒡,这一兼具药食价值的神奇植物,凭借其蕴含的丰富营养,在民间赢得了“东洋参”的美誉。徐州沛县,被誉为“牛蒡的摇篮”,其中河口镇独占鳌头,种植面积占比高达七成。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着一个令当地人引以为豪的佳话:2016年,20克来自沛县河口镇的牛蒡种子,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共赴了一场太空之旅,从此,“航天牛蒡”成为了河口镇的一张闪亮名片。


牛蒡种植让河口镇农民鼓起了“腰包”,但是在牛蒡引种期,种子主要靠日本进口,且长期受外国垄断,培育国产牛蒡种子尤为重要。

“以前,我们仰赖进口种子,不仅价格昂贵,还时常受制于人。”谈及过往,沛县河口镇航天牛蒡育种基地负责人张凤华说,随着自有航天种源的诞生,这一局面得以彻底扭转。“航天牛蒡”不仅展现出卓越的抗病虫害能力,其产量与品质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河口镇的双叶食品公司作为牛蒡深加工领域龙头企业,去年一年的加工量高达近6000吨。其精心打造的低温冷冻牛蒡制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大受欢迎,更远渡重洋,成功登陆日本、韩国、美国等国际市场。

“航天牛蒡”的培育与推广,不仅破解了种源受制于人的困境,更为河口镇的牛蒡产业铺设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康庄大道。未来,随着航天种源的大面积种植,河口镇将乘势而上,进一步擦亮国产种源的品牌形象,让牛蒡产业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造福百姓的支柱产业。

在徐州沛县敬安镇,这个因辣椒制种而闻名的小镇,正以科技为笔,描绘着辣椒产业的新画卷。


(农民晾晒辣椒种)

辣椒育种是沛县敬安镇的特色传统产业,至今已有近 50 年的发展历史。目前,敬安镇辣椒制种基地制种面积 1.8 万亩,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集中度最高、品种最多、质量最稳定的辣椒制种生产基地,亩产值平均 4.5 万元,销售额达 8 亿元,产销占据全国辣椒育种市场的“半壁江山”。

科技赋能,让辣椒制种产业 “辣” 么耀眼夺目。走进位于敬安镇的恒润高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16栋温室大棚共培育200万株辣椒苗,包括恒润2号、恒润5号等400多个品种,能满足公司500多亩地和周边农户约3700亩地的种植需求。


敬安镇通过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实施育苗、施肥、用药、管理、收购、销售“六统一”,全镇辣椒育种种植户热情高涨。

敬安镇还高度重视辣椒制种产业科技创新,积极引进现代农业技术,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研发优质辣椒品种,不断提升种子抗病性、适应性和产量。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及其科研团队在沛县敬安镇成立 “中国工程院辣椒院士工作站”,创建辣椒研发中心和院博辣椒研究院。在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下,累计育成新品种(系)128 个,辣椒高效聚合育种技术等高产、高效、优质、节本新技术8项,获得国家、省、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6项,授权国家专利88项,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推动辣椒制种产业飞速发展,充分满足全国范围内辣椒种植户对品种的需求。



乡村品牌:让“土特产”变成金疙瘩

从默默无闻到以“航天牛蒡”闻名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一根“上天入地”的牛蒡,让河口镇的产业之路不断延伸。

“一头蒜”成为致富的“金疙瘩”。在邳州,大蒜产业已形成一条集种植、深加工、贸易、研发、市场服务等为一体,一二三产相融通的百亿级完整产业链条。

如今,徐州产出江苏全省1/5的生猪、1/3的蔬菜和水果,食用菌、奶业、肉鸭产量也在全国名列前茅。徐州还是著名的“四辣”——大蒜、辣椒、生姜、大葱种植之乡。此外,以肉鸭加工、水果罐头、牛蒡系列产品为代表的一批深加工农产品,也把徐州味道摆上了“世界餐桌”。

“土” 可稳固产业根基,“特” 能发挥竞争优势,“产” 为发展持续助力。土特产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农民美好生活,成为徐州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徐州强化规划引导,提升科技支撑,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推动 “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 富民产业蝶变。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乡村全面振兴吹响号角。徐州农产品发展的新作为,不仅体现在数据增长上,更体现在乡村振兴的深度实践中。站在新的起点,让我们共同见证农业新质生产力让更多的农香持续“徐”来,在徐州大地这片“希望田野”上释放出磅礴力量,不断夯实农业基础,推动乡村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撰稿 | 徐浩

徐州广电编辑 | 李彦凝

一审 | 许腾飞

二审 | 张清 孙剑

三审 | 王经波

转发+在看,告诉身边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