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人民网哈尔滨4月15日电 将一穗玉米变成多种产品,3年的时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以订单式种植为支点,撬动玉米加工产业链,打开了玉米升值的新通道。
走进位于桦川县苏家店镇的汇水粮食加工厂,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在车间里忙碌着。一袋袋码放整齐的玉米面,等待装车发往各大商场和超市,远销北京、深圳、山东等地。
“我们一条生产线能够生产多种不同的玉米产品,有大碴子、小碴子、玉米面等,目前车间日生产量在120吨左右。”汇水粮食总经理李来介绍,“现在市场对玉米面条粉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我们也主动迎合市场,对玉米进行精深加工,推出了玉米面饺子粉、玉米面条等产品。”
产有目标,售有方向,价有保障。不同于传统的玉米加工厂,汇水粮食加工厂之所以产销两旺,与企业开展的订单式种植密不可分。
在采购原粮的过程中,李来发现,农户分散种植导致玉米品质参差不齐。为此,李来在新胜村创新性发展订单式种植模式,2024年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企业还尝试盘活农户的庭院小园,将房前屋后的“方寸地”利用起来。
订单式种植模式让农户吃上了“定心丸”,也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以前种玉米要‘看天吃饭’,现在从播种到收割都有人指导,种子也都是统一采购的,企业提前签订合同,我们收入确实增加了不少。”种植户李建国说。
随着订单的持续增加,汇水粮食加工厂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力度,通过线上销售与线下销售相结合的方式,直播带货、开设官方网店和签订订单等方式,让本地特色玉米产品搭乘电商快车走进千家万户。
从田间到工厂,从论斤卖到论“碗”卖,玉米价值的跃升显而易见。从初加工到精深加工,桦川县汇水粮食加工厂在赋予玉米更高价值的同时,也让更多的黑土优品登上了百姓的餐桌。(尚城、陈晨、孙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