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南日报援引美国联邦公报网站4月10日文件显示,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将拜登政府2021年因所谓俄罗斯“特定有害外国活动”实施的制裁延长一年。此举无疑给本就复杂的俄乌局势再添阴霾。与此同时,4月12日,俄罗斯方面宣称击落了一架乌军F-16战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随后也公开证实这一消息。两件事几乎同时发生,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美俄制裁历史由来已久。2021年4月15日,拜登依据美国《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签署第14024号行政令,宣布国家紧急状态,以应对所谓俄罗斯联邦政府“特定有害外国活动”对美国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和经济构成的“异常和特殊威胁”,并随之宣布一系列制裁措施。此后,2022年3月8日,拜登发布第14066号行政令,扩大了该紧急状态适用范围。在后续时间里,2021年8月20日、2022年3月11日、2022年4月6日以及2023年12月22日,拜登又陆续发布多项行政命令,不断扩大对俄罗斯制裁范畴。



特朗普(资料图)

历经多年,美国已对俄实施涵盖能源、金融、科技等领域多达近万项制裁,仅2024年一年就新增超200项限制措施。此次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延长制裁,是美俄长期地缘政治博弈在当下的延续。

从政治层面来看,美国通过制裁俄罗斯,试图向其盟友展示领导力与团结性。在俄乌冲突背景下,欧洲诸多国家因能源等问题与俄罗斯关系微妙,美国此举意在巩固北约内部阵营,强化对欧洲盟友掌控力,避免欧洲在对俄政策上出现“离心”倾向。经济上,俄罗斯作为重要能源出口国,美国制裁旨在遏制俄能源产业发展。通过限制俄罗斯能源出口,打乱其经济发展节奏,进而削弱俄罗斯经济实力。



俄罗斯(资料图)

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美国自身也是能源生产与出口大国,制裁俄罗斯有助于美国能源企业拓展市场份额。战略角度而言,美国长期奉行全球霸权战略,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对美国霸权形成挑战。制裁俄罗斯,能够限制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从东欧地缘政治格局到中东事务话语权,美国都试图通过制裁手段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

面对美国长期制裁,俄罗斯积极构建“反脆弱机制”。在金融领域,俄自主研发的MIR支付系统已成功与19个国家实现对接,一定程度上摆脱对美元支付体系依赖。在关键技术领域,芯片等技术本土化率达到43%,降低外部制裁对国内高科技产业冲击。在经济结构上,俄罗斯加大对农业等领域投入,减少对能源出口单一经济模式依赖。外交层面,俄罗斯积极拓展外交空间,加强与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合作。俄罗斯与中国在能源、贸易、科技等多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与印度在能源贸易方面也达成诸多合作协议,以此突破西方制裁包围圈。

4月12日被击落的这架乌军F-16战机,据俄军信源,是在苏梅上空被俄军S-400防空导弹击落。这并非乌军F-16首次折戟。去年8月26日,首架援乌F-16战机形成战斗力不足一个月时,就被乌军自己的“爱国者”防空阵地误击。此次被俄军击落的战机,飞行员成功躲过两枚导弹,但未能逃过第三枚。北约援助的F-16战机,本被乌克兰寄予厚望,期望借此扭转空中劣势。



泽连斯基(资料图)

乌克兰空军此前装备多为华约制式米格-29、苏-27战机,F-16战机加入,理论上能提升其空战与对地攻击能力。但实际作战中,乌军F-16面临诸多困境。

目前美国延长对俄制裁,加剧美俄紧张关系,使俄乌冲突解决更加复杂。俄罗斯必然进一步加强反制裁措施,在经济、外交等领域采取更为积极应对策略。而乌克兰F-16战机被击落,对乌克兰军事信心是不小打击,也让北约对乌克兰军事援助效果产生疑虑。国际社会对俄乌冲突解决更加关注,呼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声音日益强烈。但在美俄制裁与军事对抗大背景下,和平之路依然充满荆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