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中美谈判终于迎来了转机时,局势却突然反转

特朗普刚刚对中国做出让步,还不到48小时,态度却又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这种出尔反尔的举动,不仅让人对未来的谈判进程充满疑问,也让中美关系的走向更加扑朔迷离。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特朗普急转弯,改变立场?



高调宣布与低调让步

2025年4月2日,华盛顿特区的白宫玫瑰园里,特朗普身着深蓝色西装,红色领带,面对众多媒体镜头,高调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政策。

这一政策被特朗普形容为"美国史上最伟大的贸易政策之一",旨在迫使包括中国在内的贸易伙伴降低对美国产品的关税。

特朗普在讲话中强调:"很长时间以来,其他国家一直在利用美国。今天,这一切都将改变。"



他信心满满地表示,这些措施将使美国重新掌握全球贸易的主动权,并为美国工人和企业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现场的支持者们报以热烈掌声,股市却在当天下午开始震荡下跌。

令人意外的是,仅仅6天后,4月8日,财政部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出现在财政部的新闻发布厅,向记者们宣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美国将暂缓实施"对等关税"政策90天。



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这是为了"给贸易伙伴更多时间调整其政策"。

与特朗普宣布政策时的高调场面形成鲜明对比,这次新闻发布会规模小得多,特朗普本人也没有出席。



特朗普仅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简短地表示:"我们给予贸易伙伴一次机会,希望他们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种低调反应与他平时的风格大相径庭,华盛顿政治圈内开始流传,这一政策转变可能是贝森特在幕后推动的结果。



美国的核心利益担忧

在"对等关税"政策宣布后的几天里,美国市场出现了"股债汇三杀"的危险信号。

道琼斯工业指数连续五个交易日下跌,累计跌幅超过7%。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至5.2%,创下近年新高;美元指数也出现明显下滑。



华尔街投资银行高盛的一份内部报告被媒体曝光,报告警告称如果全面实施"对等关税"政策,美国经济可能在2025年第三季度进入技术性衰退,通胀率将再度攀升至4%以上,这将迫使美联储重新开始加息周期。

与此同时,美国商会、全国零售商联合会以及包括苹果、英特尔、高通在内的科技巨头,纷纷向白宫施压。

苹果CEO库克据报道在4月5日与特朗普进行了一次私人通话,警告称新关税将导致iPhone价格上涨超过15%,并可能影响苹果在美国的扩张计划。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巨大压力,促使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关税政策。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白宫高级官员透露:"总统接到了太多来自华尔街和硅谷的电话,所有人都在说同一件事:这个政策会毁掉经济复苏。"



从强硬派到务实派

随着关税政策的转向,特朗普政府内部权力结构也发生了微妙变化。

原本在贸易政策上占主导地位的强硬派代表、首席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纳瓦罗长期以来被视为对华强硬政策的主要推动者,他曾在2023年出版的《与中国决战》一书中主张全方位经济"脱钩"。



取而代之的是财政部部长贝森特开始主导关税议程。

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被白宫内部人士称为"务实派",他曾在华尔街工作多年,对金融市场反应极为敏感。

据白宫内部消息人士透露,正是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向特朗普展示了一系列经济预测数据,说服总统暂停实施"对等关税"政策。



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4月10日,他在一次商业早餐会上首次透露,美国正通过中间人与中国就关税问题进行"初步接触"。

这一表态被视为美方试图寻找与中方妥协的信号。



有趣的是,卢特尼克的这番话在白宫官方网站上的演讲稿中被删除,显示高层对这一信息的敏感程度。

政治分析家认为,这种人事变动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内部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

一位前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评论道:"这是特朗普政府一贯的行动模式:先由强硬派制定激进政策,随后在经济压力下转向更务实的立场。"



中国牌的砝码

4月12日的政策调整更加明确地展示了美国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程度。

美国宣布豁免包括中国在内的电脑、智能手机、半导体制造设备、集成电路等机电产品的"对等关税"。

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这些产品恰好是中国对美出口的核心品类,占中国对美出口总额的41.6%。



数据显示,中国在美国机电产品市场的份额超过三成。

美国商务部的一份非公开报告指出,如果对这些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将导致美国消费电子产品价格上涨12%-18%,并可能导致某些关键电子元件短缺。

中国商务部对此评论称,这是美方"修正单边对等关税错误做法的一小步"。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保持了克制态度,没有采取报复性措施,也没有直接回应特朗普的要求。

一位中国贸易政策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反应显示出在贸易争端中的从容和准备充分。"

与2018年第一次贸易战相比,中国这次的应对显得更加成熟。当时中国立即宣布了针对美国农产品的报复性关税,而这次中方选择了观望和克制。



4月14日,特朗普在佛罗里达的海湖庄园接受媒体采访时,又变卦了,这可能是试图为政策让步找回面子吧。

他表示豁免可能只是"暂时性的措施",并强调如果中国不满足美国的要求,关税政策随时可能重新调整。

然而,市场分析师普遍认为,考虑到美国经济面临的压力和科技行业的游说力量,特朗普政府短期内难以重新实施全面的"对等关税"政策。



《——【·结语·】——》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大转弯,展示了全球供应链深度融合的现实。

即使是世界最强大的经济体,也无法轻易脱离与中国的经贸联系。

未来美中经贸关系会走向何方?恐怕谁也无法给出确切答案,只能说在这场博弈中,双方都需要务实面对,寻找共赢之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