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燕尔” 这个词,一般是用在新婚夫妇身上。有一回,一个朋友新婚旅行回来,朋友们聚在一块儿向他道贺。有个朋友说:“你们新婚燕尔,可真甜蜜。” 另一个朋友突然问:“‘燕尔’到底啥意思啊?” 当时,在场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答不上来,我也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说。
是啊,“新婚燕尔” 里的 “燕尔” 到底啥意思呢?
“新婚燕尔” 出自《诗经・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郑玄解释说,“违” 就是徘徊。走在道路上的人,到了要离别的时候,还慢慢地走,心里头很是徘徊不舍,就像君子对自己的态度一样。“迩” 就是近,说的是君子跟自己诀别,走得不远,只把自己送到门内,太没情义了。荼菜虽说苦,可君子对自己的苦比荼菜还厉害,跟这荼菜比起来,自己的苦就像荠菜一样甜。“宴” 就是安的意思,有的版本作“燕” 。
朱熹在《诗集传》里这样解释,“宴” 是快乐的意思,“新昏” 指的是丈夫新娶的妻子。说的是自己被抛弃,走在道路上,走得很慢,脚想往前走,可心里又不忍心,好像相违背一样。前夫送自己,走得很近,只送到门内就停下了。又说荼菜虽然很苦,可自己被抛弃的苦比这还厉害。而丈夫正跟新娶的妻子寻欢作乐,亲密得像兄弟一样,根本不管自己。女子从一而终,即便被抛弃,心里还是盼着丈夫回心转意,真是太深情了。
这首诗是一个被丈夫狠心抛弃的女子写的诉苦诗。这里的“新婚”,可不是说满肚子委屈的弃妇,而是说丈夫另寻新欢,和新娶的夫人。女子和丈夫原本日子穷苦,婚后两人一起打拼,妻子更是没日没夜地干活,日子才慢慢好起来。日子越过越好,丈夫不但不感激,还喜新厌旧,要抛弃和自己共患难的妻子。他把妻子当仇人,故意找茬吵架,甚至还动手打人。最后,丈夫迎娶新妇进门,狠心把妻子赶出了家门。只能看到新人欢笑,哪能听到旧人哭泣呢。妻子望着新婚的丈夫,心里满是感慨:你们新婚多么甜蜜,亲兄弟都比不上;你们新婚多甜蜜,只剩我在一旁伤心;你们新婚多快乐,用的都是我攒下的家业啊!
“宴尔新昏,如兄如弟”“宴尔新昏,不我屑以”“宴尔新昏,以我御穷”,全诗里,“宴尔新昏” 出现了三次,新人的欢乐和前妻的痛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宴尔新昏” 就是现在常说的新婚燕尔。“宴” 就是快乐,“昏” 就是 “婚” 。在古代,婚礼都是在黄昏时候举行,所以婚礼叫 “昏” 。“燕尔” 本来是 “宴尔”,说的是夫妻结婚时摆酒席招待客人。
最晚到宋代,新婚燕尔的意思开始变了。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五笔卷八里提到:“今人乃以初娶为宴尔,非惟于诗意不合,且义再娶事,岂堪用也。” 他觉得用这个成语祝贺新婚不太合适。可人们还是一直用到现在,可能古人觉得 “燕” 更能体现夫妻感情深厚,中间还用 “燕” 代替了 “宴”,在古代文学作品里特别常见。
关于妻子,在婚姻里还有不少特定的称呼。比如说“糟糠之妻”。
糟糠之妻指的是和自己共过患难的妻子。为啥把一起吃过苦的妻子叫糟糠之妻呢?啥是“糟糠”?“糟” 在古代指没过滤干净、带渣滓的酒,后来指酒渣,也指粗糙难吃的食物。“糠” 指谷物的外壳,一般拿来喂家畜。糟和糠都是穷人用来填饱肚子的粗劣食物,后来就用来指代共过患难的妻子。毕竟,谁会和你一起吃这些粗糙难吃的东西呢?也就只有妻子了。
关于糟糠之妻,还有一个有名又暖心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宋弘。宋弘是东汉的大臣,光武帝刘秀称帝后,封他做太中大夫,后来又升为大司空,是“三公” 之一。当时,刘秀的大姐刘黄被封为湖阳公主。湖阳公主丈夫去世了,刘秀想安慰姐姐,就打算给她找个新夫婿。刘秀和湖阳公主一起讨论满朝大臣,看看谁适合当驸马。湖阳公主看上了宋弘,就说:“宋弘的长相和品德,其他人都比不上。” 刘秀心里明白了,姐姐这是看上宋弘了。于是,刘秀很有把握地对湖阳公主说:“姐姐放心,这门亲事我来给你促成。”
刘秀把宋弘找来,让湖阳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刘秀对宋弘说:“我听说有句俗语,叫‘贵易交,富易妻’,这也是人之常情吧?” 意思就是有了地位就换朋友,有了钱就换妻子。你别说,这还真挺符合人之常情的。可没想到,宋弘不这么认为。宋弘一点都没给皇帝面子,直接反驳说:“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啥意思呢?就是说我只听说过,贫贱时候交的朋友不能忘,一起吃过苦、共过患难的妻子不能抛弃。说完,宋弘就没再吭声。话虽然不多,可态度很坚决:谁要是发达了就抛弃共患难的妻子,那就不是个好人。刘秀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宋弘心意已决,改变不了。他只能找到姐姐湖阳公主,无奈地说:“这事办不成了。”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这句话,也成了名言,一直流传到现在。也许湖阳公主是真对宋弘动了心,被拒绝后,湖阳公主心灰意冷,不再嫁人,而是一心修道,入了道门。还好,这世上不全是负心汉,也有宋弘这样的真汉子。当你对人性失望的时候,总有人坚守本心,给你希望。
很多人都知道,古代的婚礼在傍晚举行,所以叫“昏礼”。古籍《仪礼》里也提到 “士昏礼”。上文中《诗经・谷风》里也说 “宴尔新昏”。《仪礼・士昏礼》详细记录了 “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流程,其中 “亲迎” 这个环节,严格规定在黄昏时候。为啥婚礼要在傍晚举行呢?
唐代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里说:婚礼必用昏,以其阳往而阴来也。古人规定婚礼必须在黄昏时候举行,取的是阳去阴来的意思。新郎要坐黑色马车(象征夜色),拿着蜡烛在前头引路,去女方家,整个仪式都得在暮色里进行,直到“执烛前马” 完成交接。这种安排,更突出了 “婚” 和 “昏” 在仪式上的联系。
黄昏的时候,正是太阳落山、月亮升起的时候,被看成是“阴阳相交” 的时刻,这时候举行婚礼,象征着男女结合就像昼夜交替一样自然和谐。男人属阳,女人属阴,黄昏的这种时空特点,正符合 “阴阳和合” 的宇宙观。这种夜婚制度一直延续到唐代。
现在,现代人结婚大多在白天举行,不管是哪种方式,都是为了奔向幸福。每一种仪式,都寄托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