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希腊海岸警卫队船只在其东部靠近土耳其莱斯沃斯岛附近海域,试图检查土耳其船只,遭到对方射击,土希双方爆发暂时性交火,此事件很快引起了国际广泛关注,要说希腊著名的十一段线,比我国南海“十段线”还要霸气,直接划在了土耳其家门口,只给土耳其留下了一片海滩,那么,这一划界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此次土希事件,又给我国在南海方向带来了哪些启示?
霸气的希腊“十一段线”
希腊和土耳其都是地中海北岸重要国家,两国中间隔爱琴海相望,论陆地面积希腊只有13.2万平方公里,土耳其则高达78.54万平方公里,是希腊的近6倍,但是在海上,希腊在爱琴海的边界却紧贴着土耳其近海,爱琴海属于地中海的一部分,是黑海沿岸国家通往地中海,远赴大西洋、印度洋的必经之路,该海域南北长610公里,东西宽300公里,面积21.4万平方公里,该海域岛屿星罗棋布,港湾众多。但因希腊划下的“十一段线”,爱琴海70%以上的海域及90%的岛屿主权都属于该国,而土耳其可控制水域和岛屿占比不到10%,这种憋屈的画法导致土耳其西海岸船只只要离岸,便会进入希腊管辖区,那么,这种奇怪的海域划界又是从何而来呢?
1821年希腊成功反抗奥斯曼土耳其获得独立后,土希之间的领土矛盾便十分尖锐,一战时奥斯曼土耳其战败,因此成为1919年巴黎和会上被美英法瓜分利益的对象,三国与土耳其签署《色佛尔条约》,导致奥斯曼土耳其一次性失去113万平方公里领土,且仅有的海岸线在黑海方向,黑海至地中海通道则控制在国际联盟手中,导致土耳其即便沿海,也几乎被压制成了内陆国。同时条约规定, 洽塔尔加线以西割让给了希腊,五年后绥克至布哈尼耶以西领土也要割让给希腊,此时,大部分爱琴海已经被希腊占领。后土希因领海问题长期存在矛盾。
1936年,希腊将领海宽度定为6海里,于是与土耳其协商,成功控制爱琴海43.7%的海域,但土耳其则仅控制了7.5%,而土耳其之所以同意如此划分,则是基于希腊必须保证“临近土耳其海岸的东爱琴海诸岛屿非军事化”。
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爱琴海油气资源的发现,土耳其与希腊在大陆架上又存在争议,1975年因塞浦路斯的分裂,进一步激化的土希矛盾,两国的大陆架谈判陷入停滞,土耳其拒绝承认希腊的领空划定,希腊则打破了此前做出的承诺,开始在爱琴海部署军事力量,两国矛盾再度加剧。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希腊借此将领海基线扩展至12海里,将在爱琴海的控制范围从原来的43.7%增加至71.5%。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希腊开始支持土耳其加入欧盟,但欧盟考虑到经济、领土争端、文化差异等多重因素,一直对土耳其加入欧盟持谨慎态度,而考虑到土耳其位于亚欧交界处,为平衡地缘关系,防止苏联借此西扩,西方却同意土耳其加入北约。在被欧盟一再拒绝后,土耳其开始放弃融入欧洲的幻想,转而又加剧了与希腊之间的争端。
在一系列复杂的地缘关系和历史事件推动下,最终土耳其虽然拥有土耳其海峡,扼控黑海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但在爱琴海上,却只能望洋兴叹,导致土耳其海峡的战略价值也大打折扣。虽然如今土希在领空领海问题上仍在展开博弈,但本质上,希腊有西方作为后盾,土耳其即便心生不满,也无力彻底改变局面。而在我国南海方向上,地缘局势远比希腊与土耳其在爱琴海的博弈还要复杂。
南海复杂的局面
南海是我国三大边缘海之一,也是我国面积最大 的近海海区,这片海域位于中国大陆南侧,被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马来半岛、加里曼丹岛以及苏门答腊岛包围,总面积350万平方公里,以南海“十段线”为界,其中210万平方公里都属于我国领海范围。而在1934年我国最初划定的南海权益边界线共有十一段,虽然后来因在北部湾与越南的海域划界中,考虑到中越双方的利益,取消了北部湾两段,十一段线由此变为九段线,但本质上我国在南海的权益并没有任何变化,后在2014年我国将横版地图改为竖版,南海海域增加了台湾岛东侧一段,九段线因此变为十段线,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南海的掌控能力。但上世纪70年代,随着南海油气资源被发现,我国南海权益边界线内的各岛礁成为了越菲等国家觊觎的对象,导致至今仍有大量岛礁被非法侵占。
近年来随着域外多国介入南海,使得这片海域局势更加复杂,尤其是菲律宾的一系列声索和行动,更彰显了多个国家在南海的利益和地缘博弈。
不过,随着我国对南海岛礁的不断建设,美济、永暑、渚碧等多个人工岛已成为我国在南海力量部署的关键支点,与土耳其不同的是,在南海海域,中国拥有绝对的实力,如果菲律宾仍执迷不悟,在南海率先打响第一枪,必将为此承担后果,而时机一旦到来,我国也将一一收回被占岛礁,到那时,菲律宾就不得不从南海彻底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