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4月15日电 “虽然很多案子最终没有进入到诉讼程序,但我觉得我办的每一个案件都是实实在在有意义的。”近日,在与湖北某地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的座谈中,一位检察官的有感而发深深打动了西南政法大学检察环境公益诉讼调研团队的成员。
2022年以来,西南政法大学“益路青行”调研团队跨越10个省市,足迹从重庆延伸至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广东等地,累计走访30余家司法机关,围绕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治理效能、典型举措以及制约因素,深度对话100余名一线干警,形成访谈实录50余万字,用青年视角记录中国环境法治进程,以青春实践探寻绿水青山的司法守护之路。
“经过两年扎实调研,我们真切地了解了检察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实践样态,发现了文献里没有的‘真问题’,并且总结了制度运行中的‘实举措’。”从座谈交流,到跟随办案走访,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调研过程中,检察机关邀请团队成员加入到“益心为公”志愿者队伍当中,团队目前已通过志愿者云平台向检察机关提报生态环境领域线索10余条。此外,成员们还自发成为“河小青”“洁小青”,参与巡河护河、环境卫生清理等志愿服务活动近20次。
“今年是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落地十周年,也是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重大历史节点,我们期待通过扎实的调研,为这项‘中国方案’的完善提供来自青年学生的观察视角与基层参考。”团队负责人表示,项目团队将继续深耕环境公益诉讼理论与实践,为更好实现环境公益的司法保护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刘政宁、冉珈维、袁焱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