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报道,近日,由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率领的伊朗代表团已抵达阿曼,将与美国举行核谈判。
伊朗媒体此前报道称,双方代表团分别由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和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率领。
12日稍早时,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由阿拉格齐率领的团队前往阿曼首都马斯喀特,将与美国举行核谈判。
巴加埃表示,伊朗团队将尽一切努力捍卫国家利益。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7日说,美伊正就伊核问题展开“直接”谈判。伊朗则证实在阿曼“间接”谈判,否认“首轮谈判为间接谈判,随后将转为直接谈判”的说法。美国《华尔街日报》11日刊登一篇对威特科夫的采访,披露美国准备向伊朗作让步,以达成新的伊核协议。威特科夫在采访中说,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愿意放弃“红线”,允许伊朗研制核武器。威特科夫说,12日首次会谈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互信”。如果伊朗拒绝废除核计划,他将向特朗普汇报,由白宫决定美国对伊朗核活动的容忍度。
尽管在谈判前一天,美伊双方仍在互相施压、发表强硬言论,但从各方12日的表态来看,此轮谈判总体进展“积极”。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和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都形容这是一次“建设性的谈判”,阿拉格齐还表示,整个过程在相互尊重的气氛中进行,双方都展现了推动对话、以平等立场达成双方满意协议的承诺。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也称此次谈判“氛围友好”。
特朗普(资料图)
自2018年特朗普单方面退出《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并重启对伊制裁以来,美伊关系始终在“战争边缘政策”中摇摆。2025年1月特朗普再度执政后,将石油出口“归零”威胁与新型铀浓缩离心机研发同步推进,将铀浓缩度推升至60%(接近武器级90%阈值),库存量突破274.8公斤。
这种“不战不和”状态在2025年3月出现裂痕——特朗普致信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设定两个月谈判期限,并威胁“谈不拢就轰炸”。
美军近期为“军事选项”做的相关准备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最新消息显示,美国为增援中东派遣的第二艘航母“卡尔·文森”号已经进入印度洋。美国国防部已经命令目前正在红海行动的美国海军“杜鲁门”号航母打击群将其部署时间至少延长一个月。“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加入“杜鲁门”号的行列后,美军将在中东周边海域形成双航母部署态势。除了航母,美国至少在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基地部署了6架B-2A隐身战略轰炸机。
面对美方步步紧逼,伊朗的反应则是克制中带有强烈反弹。伊朗外交部多次重申,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胁迫或命令式谈判,更拒绝美方以“军事打击”作为谈判筹码。
伊朗外长与外交部发言人都表示,美国若真正希望达成协议,就必须展现诚意,停止单方面制裁,并在平等基础上对话。
伊朗也在军事层面释放信号——展示地下“导弹城”、威胁驱逐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警告将转移浓缩铀储备至安全地带等。
毫无疑问,伊朗已经明确表态:如果遭遇外部强压,不排除中止合作与协议框架下的核承诺。
总而言之,这场博弈像一场危险的俄罗斯轮盘。伊朗一边寻求中俄支持,一边暗中扩充核能力;美国则用军事威慑与经济绞杀双管齐下。正如一位中东问题专家所言:“特朗普需要一场胜利,伊朗需要喘息空间,但没人敢赌谁先眨眼。”
马斯喀特的谈判桌将见证这场高风险博弈的第一次交锋。而波斯湾上空盘旋的战机,正倒计时着和平与战争的天平。接下来,双方还要进行多轮谈判,至于这期间,会不会擦枪走火,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