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治各种咳嗽,尤其善治 “黄昏嗽”
引言:五味子是一味药食两用的良药,临床主要用来补肾、敛
寒咳嗽,伤暑咳嗽,伤燥咳嗽,劳伤咳嗽,肾水虚嗽,肾火虚嗽,久嗽喘促,皆用之”。
有些医家认为:外感咳嗽用之若早,恐其收敛太骤而不敢用,其实不然,关键在于巧妙配伍。
邹润安说过:“《伤寒论》中,凡遇咳者,总加五味子,干姜,义甚深奧。
仲景治伤寒咳喘,小青龙汤每多用之,然必合细辛、干姜以升发
敛,一面辛散,邪正兼顾而敛散同用,取其相反相成之意。”
对于久嗽之人,又应舍“敛散同用”之法,独取“敛肺止咳”之药。
3、《石室秘录》中有一效方,名“止嗽神丹”,说得颇妙:
“久嗽者,人以为邪之聚也,日日用发散之剂,而不效者何?气散故耳。气散矣,而仍用散药,无怪乎经月而不效也。法当用收敛之药一二剂,便见成功。
方用人参一钱,白芍三钱,酸枣仁二钱,北五味子一钱,麦冬五钱,苏子一钱,益智仁五分,白芥子一
故当黄昏阴盛之时,虚焰发动,乃始作嗽。”
对此,元代朱丹溪有一妙::“黄昏嗽者,是火气浮于肺,不宜用凉药,宜五味子、五倍子敛而降之。”
麦冬者也。”
这些均是前贤宝贵经验,足以为今人所借鉴。
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方中药味具体分析:
人参
【性味】甘、微苦,平。
【归经】归脾、肺、心经。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白芍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酸)枣仁
【性味】甘,平。
【归经】入心、脾、肝、胆经。
【功能主治】养肝,宁心,安神,敛汗。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
五味子
【性味】酸,温。
【归经】入肺、肾经,
【功能主治】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麦冬
【性味】甘,微苦,微寒。
【归经】归心、肺、胃经。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苏子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经。
【功效】降气消痰定喘,滑肠。
益智仁
【性味】辛,温。
【归经】入脾,肾经。
【功能主治】温脾,暖肾,固气,涩精。治冷气腹痛,中寒吐泻,多唾,遗精,小便余沥,夜多小便。
白芥子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胃经。
【功能主治】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
五倍子
【性味】酸,平。
【归经】入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敛肺,涩肠,止血,解毒。治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脱肛,目汗,盗汗,遗精,便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肿毒,疮疖,睫毛倒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