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日前,俄美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第二轮闭门会谈,历时超5小时,就外交关系正常化达成多项共识,而与此同时,俄军在库尔斯克地区持续反攻,乌克兰战场态势悄然生变。
俄美关系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跌入谷底,双方互相驱逐外交官、冻结资产,甚至一度濒临断交边缘。然而,10日在伊斯坦布尔的第二轮会谈却释放出微妙信号。俄外交部透露,双方已就恢复外交使团运作达成一致,包括银行服务、签证简化等具体措施。针对美方没收的六处俄外交财产,两国同意制定“路线图”解决争议,俄方人员将获准进入评估损失。
克里姆林宫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俄新任驻美大使达尔奇耶夫此前表示,俄美关系恢复的“机遇之窗”已出现。尽管克里姆林宫强调会谈仅涉及外交事务,不讨论乌克兰问题,但美俄在此时选择缓和矛盾,难免引发外界联想。
就在外交谈判进行的同时,俄乌战场形势出现新变化。俄国防部宣布收复库尔斯克边境的古耶沃村,这是乌军2024年8月越境袭击后俄方夺回的最后几个关键据点之一。乌军一度控制俄境内数十个村庄,如今仅剩零星区域。克里姆林宫高调宣传库尔斯克反攻的“速胜”,普京更喊话乌军投降,威胁将以“恐怖分子”罪名起诉俘虏。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首次承认,乌军已在别尔哥罗德地区展开行动,试图开辟新战线牵制俄军。但分析指出,乌军缺乏足够兵力维持攻势,而俄军凭借火力优势逐步挤压乌方控制区。俄军事专家认为,若美军从波兰撤出部分部队,乌军依赖的“海马斯”精准打击能力将受重创。
泽连斯基资料图
NBC曝光的五角大楼撤军计划进一步加剧局势复杂性。美国考虑从东欧撤回多达1万名士兵,接近拜登2022年部署兵力的一半。波兰方面虽否认美军完全撤离,但承认热舒夫基地的部队将重新部署。俄专家解读称,美国可能担忧与俄直接冲突,或意图缩减海外驻军成本。
欧洲盟友对此反应强烈,担心美国“抛弃”东欧防线。波兰总统杜达紧急呼吁以官方声明为准,而俄《观点报》直言,美军撤离将削弱乌军情报支持和后勤保障能力,间接影响战场平衡。
俄美在伊斯坦布尔的5小时会谈,表面聚焦外交事务,实则暗含战略博弈。双方选择此时缓和关系,或许是为后续谈判铺路。俄方通过战场施压强化谈判筹码,而美国调整军事部署,既回应国内“优先”呼声,也向俄释放试探信号。
泽连斯基资料图
乌克兰的处境愈发被动。泽连斯基的“越境行动”未能扭转战局,西方援助迟滞、兵力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若美俄真就乌克兰问题达成某种“默契”,基辅或将面临更严峻的外交孤立。
这场博弈远未结束,但一个事实已清晰浮现:在大国角力的棋盘上,乌克兰的“主动权”正悄然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