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哈尔滨市公安局一则“悬赏通缉3名美国特工”的公告引爆全网。三名被通缉者——凯瑟琳·威尔逊、罗伯特·思内尔、斯蒂芬·约翰逊,均隶属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特定入侵行动办公室(TAO)”,涉嫌对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及我国关键基础设施发动大规模网络攻击。这场看似“国际谍战”的悬赏背后,究竟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亚冬会遭“瘫痪式”攻击,关键系统险被攻陷
据哈尔滨市公安局通报,今年2月亚冬会期间,赛事注册系统、抵离管理系统、竞赛报名系统等核心平台突遭境外网络攻击,导致大量运动员隐私数据面临泄露风险。攻击高峰出现在2月3日冰球首赛当日,黑客瞄准赛事信息发布系统(含API接口)发起高频定向攻击,意图瘫痪赛事运行。
技术团队溯源发现,攻击者手段极其专业:不仅利用未知漏洞“盲打”、文件路径探测等数百种手法,还通过匿名租用全球多地服务器隐藏行踪,甚至向黑龙江部分Windows系统设备发送加密指令,疑似激活微软系统预留的后门。
“黑手”直指美国国安局,两所高校卷入风波
令人震惊的是,这场攻击被证实由美国国安局(NSA)下属的TAO部门精心策划。该部门代号S32,长期以“掩护机构”名义购买他国IP地址,用于掩盖攻击源头。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两所高校也被指参与其中。
公开资料显示,加州大学自2015年起被NSA列为“网络防御学术中心”,而弗吉尼亚理工不仅是美国高级军事院校,还承建了政府网络攻防靶场,长期接受NSA资助。此次攻击中,两校疑似为TAO提供技术支援,甚至可能涉及“人才输送”。
特工“黑历史”曝光:曾多次攻击华为
调查显示,三名特工并非首次“作案”。他们曾多次对我国能源、交通、通信等关键基础设施发动攻击,甚至参与针对华为等中企的网络窃密行动。哈尔滨警方称,三人行动目标明确——通过破坏社会秩序、窃取机密信息,削弱我国网络安全防线。
悬赏背后的“技术暗战”
此次悬赏不仅是对个人的追缉,更是一场国际网络空间的“正面对抗”。哈尔滨市公安局技术团队透露,此次溯源得到“相关国家”支持,暗示可能有盟友提供关键线索。而举报奖励机制(电话0451-110)的设置,也旨在发动全民力量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专家:警惕“数字冷战”新形态
网络安全研究员李峰分析:“NSA此次行动暴露出两大趋势:一是网络攻击目标从军事转向民生领域;二是高校成为技术武器化的重要推手。”他提醒,微软系统后门疑云若被证实,或引发全球对商业软件安全性的信任危机。
结语
一场亚冬会的网络攻防,揭开了大国博弈的冰山一角。当特工从线下转入云端,普通人该如何守护自己的“数字国土”?哈尔滨警方的悬赏令,或许正是这场无声战争的冲锋号。
#哈尔滨公安悬赏通缉3名美国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