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2025年4月13日,大阪关西世博会在风雨中揭幕。尽管主办方高调宣称开幕首日吸引了近12万人,场面“盛况空前”,但真正呈现在世界面前的却是一出失控的混乱闹剧。从长时间排队到系统瘫痪,从基础设施匮乏到游客怨声载道,这场被日本寄予厚望的后疫情时代国际盛事,首日就暴露出其组织力与应变能力的严重赤字,不但难以代表日本的软实力,更可能成为国家信誉的沉重负担。
从早上开园至下午闭馆,东门前长龙蜿蜒,寒风冷雨中游客瑟瑟发抖,一等就是两小时以上。所谓的“无现金支付”“无排队入场”口号彻底沦为空谈。大量游客被困在门外,扫码系统崩溃、入场信息延迟、检票效率低下,多重问题交织,让整个世博园区在第一天就濒临瘫痪。来自名古屋的游客愤怒表示:“我在风中冻了两个小时才进来,这简直是羞辱。”类似的吐槽在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大阪世博体验堪比灾难”迅速成为热搜话题。
通信系统的失灵被官方归咎为游客过多,但这是对责任的回避。作为一场预计吸引2820万游客的大型国际展览,主办方居然在第一天就没能确保基本的通信支撑。扫码设备卡顿、无线网络频繁中断,导致入场秩序混乱,预约系统形同虚设,令人质疑如此庞大预算究竟花在了哪里。
官方数据显示,大阪世博会预算已膨胀至2350亿日元,是最初计划的两倍。其中号称“世界最大木结构”的Grand Ring造价惊人,占总预算14%,却因安全问题在开幕当天关闭部分区域,彻底沦为摆设。更荒唐的是,园区部分厕所造价竟高达1亿日元,引发日本舆论强烈反弹。一边是游客在雨中苦等、一边是天价厕所和无法进入的地标建筑,这种割裂感令人愤怒。
展馆建设同样问题重重。来自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的馆区因施工延误仍未完工,部分国家展馆甚至在开幕当天尚未搭建完成。就连一些热门国家展馆,如美国、法国和西班牙,也因无预约限制而排起数百米长龙。游客在泥泞和积水中穿梭,场地管理混乱,动线设计不合理,志愿者培训不足,所有问题汇集在首日,让人不禁怀疑,这究竟是“展示未来”的世博,还是一次毫无准备的试运行?
令人震惊的是,园区内的服务设施也毫无游客友善可言。禁止携带大件行李的规定本意是为了维持秩序,但现场提供的储物柜收费高达1万日元(人民币约509元),被批为“趁火打劫”。更别提在狂风暴雨中几乎没有足够避雨处所,旅客在寒风中饥寒交迫,安全与尊严双双受损。主办方显然将“高科技”“无接触”“自动化”挂在嘴边,却忽略了真正以人为本的运营理念。
日本政府原本希望借助世博会,在后疫情时代重塑国家形象,展示科技实力与文化自信。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一个反面教材。这场国际盛会,不仅暴露出主办能力的退化,也揭示了日本在危机管理、公共服务、国际接待等层面的系统性溃败。特别是在全球高度关注、媒体密集报道的当下,这种拙劣表演无异于向世界广播失败。
日本近年来在大型活动上的执行力屡屡遭质疑,从东京奥运会的延期与混乱,到大阪世博会预算失控和现场事故,其国家治理能力的表层光鲜早已被频繁打脸。更严重的是,在全球各国努力修复旅游、会展与国际形象的关键阶段,日本却一次次错失良机,反而令人对其能力产生更深的疑虑。
随着5月黄金周临近,游客数量将进一步暴增,预计单日入园人数或超过22万。如果在开幕第一天尚未达到高峰时就已乱象频出,未来数月的运作可想而知将更加艰难。日本政府若不能立即拿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而只是以“天气恶劣”“通信延迟”搪塞外界质疑,那么这场世博不但不会成为复兴的转折点,反而可能成为又一个“失落日本”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