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初垂,禹城市辛寨镇梁河新村的广场上早已人头攒动。“咱村的梆子剧团刚从外地巡演回来,这不,现在从村里开演啦!”随着铿锵锣鼓响起,一场融合传统戏曲与现代生活的文艺盛宴拉开帷幕。跌宕起伏的曲目情节、紧张刺激的武打戏份,让在场群众不时爆发出阵阵欢呼喝彩声。“现在的优质文化资源能够直达镇村,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真好!”谈起这场演出,在场村民们都骄傲地竖起了大拇指点赞。


文化铸魂“小小梆子”聚成“大合唱”

梁河新村是由11个自然村融合而成的行政村,2018年新村建成之初,党组织凝聚力不足、群众归属感不强,“说白了,当时的干部群众人心分散,还没有把梁河新村当做自己的村、自己的家。”谈及新村旧事,村党总支书记丁建广印象深刻:“那时候,村党支部组织召开党员群众大会、商议村庄发展事项时,经常出现‘冷场’,都是我自己说、自己讲,参会党员群众始终一致性无意见。开的会越多,这种问题就越来越突出”。

让分散的心聚起来,文化就是最好的黏合剂。对辖区11个自然村,丁建广一遍遍地走街入户,找到了串起干群人心的那根“丝线”。“这11个村有个共同点,就是文艺爱好者比较多,大家都挺喜欢唱戏、看戏,尤其是梆子戏。我就想组织村里群众,成立个剧团或者演出队,给新村全体村民演节目”。丁建广挨家挨户做工作,把村里爱好文艺表演的人动员起来,先成立了锣鼓队、广场舞队、秧歌队,又精选文艺骨干成立了地方戏剧团,各类农民自己的节目开始在新村上演。“演着演着,大家的话就多了、心也热了,村里的凝聚力也就起来了!”丁建广说。


文化赋能 “农民剧团”拥抱“大市场”

通过挖掘资源、集聚力量,梁河新村各类文艺演出越来越红火,村里党员干部心齐了,干劲儿也就上来了,乡村文化社区建设的氛围也越来越浓。“我们建设了一处4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搭建了百姓舞台,几乎天天都有节目上演,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文化大餐。”丁建广说,现在走在梁河新村,社区热热闹闹,生活幸福满足,“老百姓都说,俺们梁河新村比市里的环境还好呢!”

为进一步健全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资源下沉,2020年,梁河新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了梁河新村梆子剧团,既传播传统文化,也为村集体创收。“我们以传播优质文化资源为目标,多次邀请京剧、豫剧、黄梅戏等专业演员前来指导,不断提升本村演员的专业演出能力”。梁河新村村民、梆子剧团负责人杨兵说,“我们还创新了‘传统戏曲+现代元素’模式,为梁河新村打造《创城奇遇》《穆桂英挂帅》等精品剧目,可以满足不同农民群体的表演需求。”

优质文化下基层,不仅让地方剧团在农村沃土“兴起来”,更能“走出去”。近年来,辛寨镇党委政府统筹商务、文旅等部门多元力量,积极畅通乡村文化血脉,强化基础文化保障,扎实组织群众性小剧小戏、庄户剧团巡演、村晚等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戏曲进乡村演出,为梁河新村梆子剧团搭建平台、宣传推介。

“别看剧团的演员都是农民,但他们唱的都是老百姓身边的事,更受大家欢迎。”辛寨镇文化站站长孙孟林说,地道的方言和生活化的表演,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梆子剧团也慢慢的唱出了名气,走向了全国。现在的梆子剧团,承接商演不断。“去年,梆子剧团在全国巡演300多场,每场收入3000到5000元不等,扣除演员工资、油费、路费等,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丁建广说。

小小剧团的发展历程,既是繁荣乡村文化生动演绎,更是辛寨镇兴文化聚民心、推进乡村振兴的鲜活缩影。“群众为媒、艺术为魂、活动为介,是繁荣城乡全域文化氛围的良好途径。”辛寨镇党委书记宁传民说,“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助力文艺团体发展,不断提升历史文化挖掘力度,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大众新闻通讯员 尹睿 张永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