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这样一个“透明大省”:
她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江淮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碰撞带,这里也有楚汉雄风混着东夷文化的质朴。伏羊节期间,从江苏徐州到山东菏泽,食客们喝着羊汤就着死面饼大快朵颐,汗流浃背时吼一嗓子方言小调,连隔壁桌的皖北、豫东人都能跟着打拍应和。
这里是古代搅动风云的“帝王将相第一省”,也是喝酒如喝汤的,虽并不真实存在于行政规划,却被网友千呼万唤的——
想象中的“淮海省”
摄影/吴亦丹
“淮海省”虽是想象中的称谓,
但这片地区却自古有着复杂的联系。
当然,这片土地也可以成为正式规划中,推动四省交界区域发展的“淮海经济区”:苏北徐州、宿迁、连云港,鲁南临沂、济宁、菏泽、枣庄,皖北宿州、淮北,豫东商丘……淮海十城,一个名字都不能少。
若论经济发展潜力,十城的GDP相加,总量能挤进全国省份中游;若论历史底蕴,陈胜吴广、刘邦项羽都从此地揭竿而起,孔子、庄子、墨子在此著书立说;若谈地域文化,这里的方言硬得像铁,喝酒猛得像黄河决堤,煎饼卷馓子的豪爽里裹着三千年的倔强。
****请横屏观看****
摄影/李玉龙
淮海区域有着厚重的历史、肥沃的土地,
也有正欣欣向上的经济。
淮海人从不在乎外界的嘲讽,他们只关心两件事:如何守住祖辈的耕地,如何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不是一个关于“面子”的故事,而是一群被历史反复捶打却从未低头的人,如何用行动证明——他们不是“边缘人”,而是华夏数千年最硬核的一群人。
什么是“淮海省”?
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爱吃煎饼的硬核“管”区
清晨五点,连云港的海鲜码头已人声鼎沸,商丘的菜贩子蹬着三轮车冲进批发市场,徐州的烙馍师傅在铁鏊子上甩出一张张面饼。
“管(行)!”——在淮海,这句方言是万能应答。无论早点摊还是菜市场,问路、砍价、干杯,掷地有声。这个字也像一根无形的线,串起淮海地区的烟火气。
“管区”虽处四省,相互交流却毫无障碍。 图/视觉中国
这里的方言硬得像铁,爆破音占比极高,一句“恁弄啥嘞!”(鲁南表示俺们温柔点的会说“干么来?”)能吼出千军万马的气势;但语调里却又裹着暖意,当他们用同样的口音招呼邻居“来家喝汤(当地指晚饭)呗”时,那股子亲热劲儿又能化开微山湖的寒冰。
一片土地统一的文化密码,除了方言,还藏在舌尖上。徐州的辣汤用鳝鱼骨和老母鸡吊汤,撒一把姜丝祛腥;滕州人再添一勺胡椒粉,喝得人额头冒汗;皖北师傅则把水烙馍撕成块丢进碗里,吸饱汤汁的馍块软中带韧,一口下去,江淮的温润与中原的粗犷在喉头交融……若赶上麦收季节,淮海各地的煎饼摊子能排出二里地,当然,在这片处于煎饼鄙视链顶端的土地上,每个淮海人的必备技能就是一眼分辨杂粮煎饼、烙馍、水烙馍、菜煎饼的区别。
图1、4 摄影/胡桃爱逛吃 图2 摄影/张劭龙ZSLLONE 图3 摄影/航拍赵
煎饼、煎包、地锅鸡、馓汤……
淮海美食的冰山一角。
煎饼能卷一切,而文化的根,同样扎在他们的记忆里。去年底,淮海经济区第一届运动会开幕,四省交界处的人民齐聚徐州,场内场外,最能见淮海人的默契——交流无障碍,饮食无障碍,连喝酒都是棋逢对手。
淮海地区百姓的饮食、性格与习惯,大多相同。 摄影/李琼
似乎在这一刻,也明白了当地人对“重建淮海省”的渴望。
但,这种单纯的文化认同表象,并不是足以构成戏称“淮海省”的真正原因。实际上,对于“淮海省”的想法还真不是网友一时兴起,而是有据可循——
三千年前,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划分九州,徐州位列其一,称“海岱及淮惟徐州”,也就是东至黄海,北至泰山,南至淮河,西至豫东平原;来到西汉,十三州刺史部中,徐州刺史部管辖范围包括今江苏北部、山东南部、安徽东北部及河南东部,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请横屏观看****
“东至黄海”的连云港, 印证着这片土地数千年前的地域界定。
由于历史原因,淮海这片地区此后一直被分而治之。
1904年,清末状元张謇提出徐州建省计划、1940年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主张设立“徐淮省”,均主张整合四省交界区域,呈现其“地缘经济一体”,直到1944年,汪伪政权短暂设立伪“淮海省”,辖淮海一带,随着1945年汪伪政权的下台,伪“淮海省”不复存在。
“淮海省”位于四省交界。 制图/周晋宇;设计/九阳
无论如何,这片土地浑然一体的亲密,连田埂上的庄稼都懂。鲁南的麦浪翻过省界,一直连接到豫东的平原上;皖北的豆田与苏北的稻田犬牙交错,收获时节,徐州小伙和宿州老汉在收割机里联合作业,这些,都让“淮海”不再是地图概念,而是汗珠子砸在沃土里的实在。
摄影/李兆煜
在淮海区域,农业是重要的产业之一
也是各地人民交流往来的重要载体。
这些模糊边界的“混杂”不是偶然,而是基因使然——当枣庄的柳琴戏班子在徐州戏台唱起《喝面叶》,台下观众抹着眼泪哼唱时,他们哼的是同一种“拉魂腔”,哭的是同一个故事。
这,就是一直被网民们多次提起的“淮海省”。
摄影/郑舟
吃、喝、玩、乐都能搭在一起的淮海人
虽在四省,却也相互称为老乡。
被黄河改写命运的
中国帝王将相“第一大省”
淮海大地见过最辉煌的聚合:楚汉争霸时,韩信在淮北点兵,萧何从沛县运粮,张良的谋略刻在徐州子房山的碑文;明清漕运鼎盛期,徐州的码头日夜吞吐江南粮米,连云港的盐船直抵京津;抗战时期,这里的村庄也能连成秘密交通线,一碗糊粥能从山东费县送到安徽萧县。
但谁又能知道,这片土地也经历过最痛的离散——来自一部与黄河缠斗三千年的史诗。
****请横屏观看****
摄影/吴亦丹
宿迁与徐州交界的骆马湖上空能见到大运河与黄河故道
展现着这里数千年间与水的故事。
北宋以前,这里曾是“天下粮仓”——汴水通泗水,沂河连运河,徐州作为“五省通衢”,漕船昼夜穿行。《元和郡县志》记载,唐代徐州每年经运河北运漕粮达百万石,占全国总量的六分之一。然而,南宋时期黄河夺淮入海,洪水裹挟泥沙将沃野淤成泽国,因水患遍地家毁人散。
明清两朝,淮海人用扁担和箩筐在黄泛区重建家园,仅徐州段运河每年征调民夫十万,硬生生扛出一条“水上京杭高速”。水患与重建的循环,不仅重塑了这片土地的地理面貌,更锻造了淮海人“硬如铁、韧如苇”的民风。
摄影/李玉龙
繁忙的大运河,不仅带动了淮海区域的经济
更是锻造了这里“硬如铁、韧如苇”的作风。
这里,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哲学思想的熔炉。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商丘人庄子在《逍遥游》中写下“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看似超脱,实则暗藏锋芒。当楚王派使者邀他做官时,庄子反问:“吾将曳尾于涂中”——宁做泥潭里打滚的乌龟,也不愿被庙堂礼法束缚。这种“柔中带刚”的智慧,至今流淌在淮海人的血液里。
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他们都是“淮海人”。 制图/九阳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也是“淮海人”,出身鲁南曲阜的这位思想大家,以“仁”为核,也主张“士不可不弘毅”,其周游列国时足迹遍布淮海诸地,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与同处“淮海文化辐射区”的老子所言“无为而治”,形成了“淮海人”间的微妙平衡——前者为淮海人注入勇毅,后者教会他们在逆境中保持豁达。
摄影/李文博
在山东曲阜孔庙,
无数后人瞻仰着这位出身淮海地区的伟大思想家。
极大可能是鲁南滕州人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也绝非空谈仁义。滕州发现的战国冶铁遗址证明,墨家弟子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锻造技术。
哲思的柔韧与兵法的刚烈也在此激烈碰撞。
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竹简,证实了兵家思想在此地的扎根,最终熔铸成淮海人“以理服人,倘若听不进道理我也略通兵法与拳脚”的双重性格。
淮海地区有着传武习俗,图为菏泽武术表演。 摄影/常跑跑
这片充满鸿鹄之志的土地,成为了中国帝王将相的“产业孵化园”。诞生了汉高祖刘邦、西楚霸王项羽、曹魏政权奠基者曹操与其子曹魏开国皇帝曹丕、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后梁开国皇帝朱温、南唐开国皇帝李昪等等帝王。
历史上这里是“帝王之乡”。 制图/九阳
从开国皇帝到乱世枭雄,淮海大地的血脉中奔涌着改天换地的基因,这帮人聚在一起,搞出来的事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中国历史上近三分之一的王朝更迭在这片土地点燃烽火。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是在这里被喊出来的。
摄影/李琼
在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芒砀山大汉雄风景区
你依旧能感受到“淮海人”在历史上的豪迈之风。
公元前209年,身处宿州大泽乡的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掀起中国首次大规模平民起义。刘邦从沛县亭长起步,带着萧何、樊哙等淮海子弟,用七年时间从芒砀山斩蛇到菏泽称帝。泗水郡下相县人(今宿迁)项羽少时在会稽游玩看到秦始皇经过时,说出“彼可取而代之”;曹操从亳州起兵,黄巢在菏泽揭竿……这片土地仿佛被注入硬核的基因,就连反对暴力的墨子,也在枣庄发明守城器械,如今贬义的成语“墨守成规”,在古代也是墨子善于守城的代名词。
敢拼、敢干,就是淮海人! 摄影/郑舟
历史的车轮行进至1948年,淮海战役的硝烟中,这种硬核精神达到顶点。据史料记载,战役期间共动员淮海当地民工543万人,他们用88万辆手推车运送近10亿斤粮食。这场战役让世人见识了,什么叫“淮海人的手推车推出了一个江山”。
从思想熔炉到帝王之乡,这片土地始终在证明:硬核不是鲁莽,而是洪水冲不垮、贫穷打不散的韧性。正如徐州汉画像石上的《大禹治水图》:工匠赤膊夯土,脊梁与身后的黄河大堤弯成同样的弧度——这或许是对淮海精神最古老的注解:以血肉之躯驯服洪流,用集体意志重塑山河。
摄影/李琼
用意志塑山河,是这片土地千年不改的秉性
也是整个华夏民族的韧性。
跨省医疗一张卡
“华夏粮仓”如何成就经济共同体?
来到现代的发展时代,淮海人的剽悍也从未褪色。如今,徐州重机、临沂商城、宿迁白酒等都是这里的名片——他们推得了小车,更玩得转全球化。
淮海地区的建设,如同这里的高楼般 在雾霭中层层往上。
尽管常年被冠以“四省经济洼地”的戏谑,但这里的数据会说话:以全国3%的耕地,贡献了6%的粮食产量。2024年,地处淮海经济区中心的徐州粮食产量达505万吨,仅一市便接近全国产量的1%。而整个淮海经济区的十个城市,都如徐州一样,是各自省份的重要粮仓。
他们不是拖后腿的边缘人,而是默默托起四省的“扫地僧”,也是为守护各省耕地红线的负重者:据苏、鲁、豫、皖各省官方土地报告显示,为严守四省耕地红线,淮海经济区十市近十年累计核减工业用地达到了上百万亩。
淮海地区是我国农业重地。 摄影/李玉龙
但淮海人似乎并不在乎“边不边缘”,他们的骄傲藏在每一粒麦穗、每一台重机、每一张跨省订单里——这里没有悲情,只有逆天改命的硬核逻辑。
尽管网友们对“淮海省”的期盼只是一个假设,但这里无疑一直是最紧密的联合体。1986年,淮海地区联合成立经济区;2017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淮海经济区规划编制:以徐州为中心城市,辐射包括宿迁、连云港、临沂、济宁、菏泽、枣庄、宿州、淮北、商丘共十个城市区域;2018年,国务院将淮海经济区列为重点规划的三区板块之一。
大运河、煤矿,是上世纪淮海经济腾飞的记忆。 摄影/李琼
在这场跨越数十年的发展中,淮海经济区以自己的方式突围。2024年,淮海经济区十城GDP总量达5万亿元,如果放到全国与各省对比,也能得到第12名的中等排名。
徐州的徐工集团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它的工程器械重度参与了全国建设,智能车间内机械臂的精准操作与历史深处的楚汉雄风遥相呼应。
摄影/陈晓东
通过徐工机械建设的工程,遍布了全国甚至走向了世界。
鄂尔多斯190米“全球混塔第一高”风机安装建设项目也在其中。
连云港的中哈物流基地作为新亚欧大陆桥起点之一,2024年,海港年货物吞吐量超3.46亿吨,发运中欧班列超600列,将临沂商城的小商品、菏泽牡丹精油送往中亚与欧洲。
临沂则成为了全国闻名的“直播电商之都”,商城的快递单量突破15亿件;宿迁的酒厂将物联网技术引入传统酿造工艺,让千年酿酒技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
临沂电商业务规模庞大到难以想象。 图/视觉中国
这里的省际协作越来越通畅。徐州地铁S4号线向安徽萧县延伸,通车后将跨省通勤时间缩短至半小时,而这里的安徽人也能拿着当地医保卡直接去江苏徐州使用。
2023年,淮海经济区人口净流入量首次转正,新增常住人口12万,近八成来自四省交界县域。跨省企业投资额突破800亿元,江苏徐州的重型机械在安徽淮北建厂,山东临沂的物流算法在河南测试——经济的血脉与文化的认同一起,早已越过行政边界,织成密不可分的网络。
****请横屏观看****
摄影/李玉龙
在密不可分的网络中,一条条长龙越过边界沟通淮海。
淮海人用行动证明:“洼地”不是宿命,而是蓄力的起点。而这里的故事,也从来不是“边缘人”的悲情叙事。若有一天,“淮海省”真的出现在地图上,那绝不会是行政符号的简单叠加。它将是四省“边角”的星火汇聚成的火炬。
正如一位生在商丘、嫁到济宁、工作在徐州的网友所说:淮海人其实并不要啥面子名分,就希望合适的工作不需要跑太远,身边都是风俗语言相近的人,放假回家路短点,再短点……这或许才是“淮海省”呼声背后,最真实的人间温度。
淮海的三千年人间,就是家的温度。 摄影/李琼
文 | 何如卿
策划、审稿 | 欧寒天
图片编辑 | =G
设计 | 九阳
首图 | 李琼
封图 |李琼
鸣谢 |周昫光、邢展源、陈晓东、摄影师JIANGWEI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