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这是毛主席在1941年为我军通信兵的题词,在战斗岁月里,无数优秀儿女运用各种科技手段,为民族解放做了重要贡献,王士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而王士光的情感生活却很坎坷,他与妻子王新曾是“卧底夫妻”后来假戏真做,1940年,妻子王新牺牲,这对王士光打击非常大,他拒绝再娶,然而七年之后,“已故”亡妻却找上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1937年7月,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7月30日晚,天津沦陷,沦陷后的天津被残暴的日本侵略者统治,到处弥漫着恐怖的气息,在这片敌人统治严密的沦陷区,天津各界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罢工,破坏敌人军工生产等抗日斗争,设法为抗日根据地提供药品,机械,电讯器材等各种军用物资,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

为配合八路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1937年8月,中共敌后中共敌后河北省委在天津成立,1938年,中共河北省委为了及时与上级党组织保持联络,决定在天津市内建立一个秘密电台,组织决定让王士光到天津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

王士光出身名门,他是刘少奇夫人王光美的四哥,1934年,19岁的王士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燕京大学物理系,翌年,又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无线电工程。受进步书刊和进步学生的影响,王士光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爱国运动,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是王家参加革命第一人,成为兄弟姐妹的学习楷模。王光美受其影响,后来奔赴延安,三个妹妹也相继参加革命。

为了顺利地将他“招”来,党组织还派人去了解王士光的个人情况,婚否,有无对象,有无目标,王士光爽快地回应,他是“三无”,并且表示“要等打败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再结婚”,得知党组织需要他从事秘密电台工作,王士光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份责任。



考虑到一名单身男子租房居住容易引起怀疑,组织决定派中共地下党员王新假扮王士光的妻子,掩护并协助王士光展开电台工作。

王新当时正在天津读书,是河北女师附中的一名学生,按照原来的计划,17岁的王新即将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一所分校学习,当接到党组织派她掩护电台工作的任务时,她表示坚决服从党组织的安排,她对要与自己“成家”的陌生丈夫感到非常好奇,于是提出要见一见这位比自己年长6岁的“丈夫”,组织同意了她的请求。

第一次见面,王士光和王新两个人都有些尴尬,尽管王新特意换上成熟的旗袍,但还是被王士光一眼看破,考虑到王新年龄太小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河北省委选派了一位烈属潘老太太扮成王士光的母亲,在他们房间里,摆了两张单人床,电台被伪装成收音机的样子。

为了掩护开展电台工作,王士光化名吴厚和,在天祥市场一家电料行做技师,王新化名黄惠,负责做家庭妇女,向王士光传达安全信号。

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奋斗目标,使朝夕战斗生活在一起的两个年轻人逐渐对彼此产生爱慕之情,一次,王士光持续高烧不能起床,王新日夜精心守护,还代替他完成收发报工作,这让王士光非常感动,这件事悄然拉近了两个人的关系。



不久,王士光向王新表白求婚,1938年12月26日,经上级党组织批准,这对假夫妻结为真正的革命伴侣,此后,王士光和王新一直从事党的电子通信工作。

1940年前后,王士光被调任晋冀鲁豫军区,王新也有了新的任务被派到了东北。从此两人辗转天涯,难通音讯,王士光多次寻找爱妻的消息,可都音讯全无,直到有一天他从别的同志口中得知王新牺牲了,王士光得知后心灰意冷,悲痛欲绝,此后再也不愿娶任何人为妻子。



直到1947年,已故“亡妻”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身边,王士光再次见到妻子颤抖地问:“真的是你吗?”这一对志同道合的伴侣终于又回到了一起。

新中国成立后,他与中共河北省秘密电台的这段经历被拍成了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全国引起极大的反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