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供销社专场。介绍提升民生品质工作成效和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
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 解晓龙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供销合作社专场。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苏涛先生,
市供销合作社党组副书记、监事会主任聂林先生,
市供销合作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蒋海峰先生,
市供销合作社监事会副主任张洪涛先生。
共同向大家介绍市供销合作社今年以来提升民生品质工作成效和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市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 苏涛
2024年,市供销社积极融入市委“1+1188”发展格局,锚定“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工作主线,聚力“三大战役”,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获评全国总社先进集体一个、先进个人一名。2025年,市供销社将紧紧围绕全市“113388”工作体系,以整体工作“全省一流”、部分工作“全国前列”为目标,聚焦“11233”总体思路,重点抓好“打造农资流通服务主渠道、农业强市建设生力军、农村商品市场“国家队”“三件大事”,为加快品质滨州建设提供坚实的供销保障。
(一)围绕“构建农资流通主渠道”,大力提升农资保供稳价能力。落实市政府《关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与省供销社农服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省级区域性农资仓配基地,两期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加快构建以“市县龙头企业+县域农资仓配基地+镇域农资服务站”为支撑的现代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年内建设提升县域集配中心6个,镇村综合服务网点298个,全市系统农资仓储能力达到12万吨,农资供应量市场占比超过50%。按照“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功能、统一配送”标准,打造标准化服务网点示范县1个。深入推进“绿色农资”升级行动,积极开展农资直供、数字配送,构建“1小时农资配送服务圈”,打造“供销农资”金字招牌。
(二)围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体系。积极争取省供销社支持,扩大承担供销社中央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规模,服务覆盖小农户土地超6万亩。推广“党支部+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把土地托管服务与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智慧型农业等结合起来,确保稳产高产,带动全市系统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750万亩次以上。深化与省供销社、涉农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的战略合作,总结推广邹平市、无棣县、开发区等土地托管试点模式,打造一批整镇域土地托管示范区,新建一处综合性为农服务中心,填补城市供销为农服务领域空白。
(三)围绕“流通经济跨越发展”,高标推动流通服务网络提质扩面。深入实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推动县级综合集配中心、乡镇综合服务站、村级综合服务社提档升级,年内培育标准型供销服务网点123个,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城乡配送服务网络。积极推动供销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工程建设,加强与系统内外商品流通龙头企业联合合作,推广集采集配、联采分销、直供直销、品牌定制等经营模式,大力推进农超、农企、农社、农批对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直播带货、即时配送等新业态,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重点推进沾化、邹平全省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推进县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社进一步盘活资源,加强联合合作,健全县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四)围绕“社有企业健康发展”,全面提升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实“1+6+N”社企运营体系,以滨供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为龙头,推动组建山东滨州供销集团,整合现有资产资源、上下联动,助推全市系统土地托管和农资供应“一盘棋”“一张网”。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持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做优做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农资供应、商贸流通、再生资源等产业。加大开放办社步伐,联合山东农业、滨农科技、鲁北化工等龙头企业,在平台建设、技术推广、原料供应等共建服务体系,实现借梯登高、借力发力。持续深化社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市社直属公司企业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规范运作,以社企发展助力供销作为。
(五)围绕“组织建设加快发展”,持续增强基层供销社为农服务实力。推动“县基一体化”管理机制全覆盖,通过资源整合,以资本为纽带,县级社统筹运营县域内供销社资源,实行对基层社资产、财务、业务、人员等统一管理,增强基层为农服务能力。适时召开全市“县基一体化”现场推进会,积极争取省社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会议。实施“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集中力量在涉农县(市、区)建设市级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层社6家,改造升级、恢复重建基层社7家,推进无棣、惠民2个总社高质量发展基层社。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做实合作发展基金,制定绩效评价制度,每年按不低于20%比例从本级社有资产收益中提取,用于基层组织建设和为农服务项目,基金累计规模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记者提问第一个问题:
2025年,供销合作社在深化社企改革,推动社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具体举措?
发布人:
市供销社党组副书记、监事会主任 聂林
社有企业是供销社践行为农服务根本宗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5年,市供销社将坚持现代化企业发展方向,走集团化发展路子,更好引领推动“三件大事”落地见效。
一是抓改革强实力,积极推进社有企业集团化发展。坚持做强存量、做大增量、做优质量,通过联合合作、聚合资源、盘活资产等方式推动市、县级骨干企业加快发展,2025年实现涉农县(市、区)社有企业经营服务全覆盖。建立完善组织架构,制定《组建滨州供销集团公司方案》,构建以集团公司为龙头,滨供农发、滨州供创等6个子公司为支撑的“雁阵”发展模式,推进社有企业资本化运营。重点推动农资供应、农业社会化服务、县域商业流通体系及冷链物流、再生资源等五大业务板块发展,将供销集团公司建设成服务“三农”的龙头企业,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
二是抓项目强产业,不断拓展供销特色产业集群。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企业发展,多方位强化资金要素保障,为社有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用好市级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资金,拟在城区周边新建一处集粮食收购、烘干储存及农机服务、农资供应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为农服务中心。深化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积极培育“整镇域”土地托管示范区。实施冷链物流配送工程,拟建设滨州供销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中心(农产品保供基地),打造集农产品保供、冷链仓储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平急两用”供销冷链物流园区。积极参与省级“5+5+N”农资仓配体系,加快推动山东供销农资智能仓配及应急保障(滨州)基地开工建设,打造以滨州为核心,辐射鲁北周边乃至全省的农资销售服务网络。
三是抓制度强机制,持续深化社有企业提质增效。深化内控机制建设,探索在全省系统率先推行市级直属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定《社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及薪酬管理办法》,建立社有企业负责人薪酬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年内直属企业实现董事会能建尽建、配齐配强、规范运作。支持滨供农发公司加大经营管理、运营模式改革创新,培育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地位。巩固提升社有资产清查和合同专项整治成果,持续抓好合同规范管理,完善经营性房产租赁价格市场化调整机制,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记者提问第二个问题:
市供销社提出2025年深入实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请问具体从哪些方面提升县域流通服务水平、推动流通服务网络提质扩面?
发布人:
市供销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 蒋海峰
2025年,市供销社坚持从商贸流通、农资保供、再生资源、产销对接“四点发力”,全面构建城乡现代流通体系,加快成为农村商品市场“国家队”。
一是围绕主业提质效,构建供销流通新网络。持续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高标准推动县级综合集配中心、乡镇综合服务站、村级综合服务社提档升级,制定“财务指标、经营面积、统一标志、服务功能、统一采购、商品陈列、结算方式、安全要求、食品安全、质量追溯、企业文化”11项评选标准,按照申报推荐、现场核查、名单公示等环节,年内打造123处标准型镇级、村级综合服务站(社)。充分发挥邹平经合联、沾化新合作等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建成供销·惠生活服务保障点10处,破解“最后一公里”保供难题。
二是创新服务保供给,重筑供销农资主渠道。发挥山供农服滨州公司龙头带动作用,通过恢复新建一批县级农资企业、建设改造一批县域农资配送中心、建强基层农资经营网点等方式,打造农资流通服务主渠道。年内,县域供销农资综合集配中心、乡镇供销农资综合服务站、村级供销农资综合服务社分别达到6个、70个、228个。推动成立市级农资统采联盟执行机构,采取“1+7+N”模式运营,实现市县域农资统采“十统一”(统一平台、统一下单、统一打款、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培训、统一植保服务、统一宣传推广、统一共建),全年保障农资超30万吨,市场占有率超50%,农资保供经验做法在全省系统春耕农资现场会作交流发言。
三是开拓领域求突破,打造供销流通新业态。紧抓国家“双新”战略部署,按照“1+1+N+M”的方式全面推进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即:1家有掌控力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1个专业化、规范化、绿色化再生资源分拣中心,N个镇级中转站,M个村级回收网点),年内打造县域分拣中心2个,回收站点10个,重点推进邹平市、沾化区省级重点推进县建设进度,强化与魏桥、创新等企业合作,发展再生铝回收利用业务。拟与中石油滨州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充电站建设、农产品上行、农资销售、光伏发电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蹚出“党建引领 联合共建”新路子。
四是转型升级塑品牌,打通产销对接新渠道。积极与省社供应链公司对接,开展市级产销对接活动,推进“惠民豆制品、无棣十里香”等优质农产品走出去、上平台,打造“滨供优品”特色品牌。重点依托山东经合联、山东新合作等龙头企业,推进农超、农企、农社、农批对接,发展集采集配、联采分销、直供直销,创新电商直播、即时配送等销售业态,拓展渠道、提高效率。大力开展消费帮扶,全面完成“832”平台农副产品采购任务。组织全市系统赴开封市、许昌市供销社考察学习胖东来先进经验,全面提升我市县域流通服务水平。
记者提问第三个问题:
去年市政府印发的《关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26年,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全市30%的耕地”。请问市供销社在推进农业社会化能力提升方面,重点开展哪几项工作?
发布人:
市供销社监事会副主任 张洪涛
2025年,市供销社将充分发挥为农服务“生力军”作用,立足土地托管服务优势,培育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加快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深化提升核心托管服务模式。聚焦破解托管服务组织难度大、效率低、与农民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等问题,鼓励各类服务主体继续开展“保姆式”全托管、“菜单式”半托管等多种形式服务,持续优化完善“党支部+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标准,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加强培育供销社有掌控力的服务主体,确保全市系统年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稳定在750万亩次以上、土地托管达到170万亩,发展供销社有掌控力的农服企业12家以上。
二是实施龙头企业联基助农工程。发挥滨州市供销农业社会化联合体的带动作用,做强以滨供农发等龙头企业为主体、县级供销社广泛参与、线上线下结合的联基助农服务平台,为小农户和众多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服务。产前环节,依托山供农服滨州公司联合省、县(市、区)做大农资联采直供规模,保供给、稳价格,实现节本增效;产中环节,依托滨供农发公司打造全程托管服务示范样板,开展整镇域土地托管;产后环节,依托省社供应链公司、滨供农发公司、各县级社龙头企业等,以供销社基层网点质量把关为保障,组织采购各地农产品,统一对接线上平台和线下网点销售,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是健全完善经营服务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的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重点支持发挥村集体居间服务作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形式集中土地,供销社服务主体开展的全程托管服务。充分用好各级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采取市县投资、财政扶持、社企共建等多种方式,新建、提升为农服务中心5处,改造升级、恢复重建基层社7家,提升基层为农服务能力。深化与银行、农担等金融机构联合合作,持续推广“粮食规模种植贷”“滨州供销贷”,为规模化经营服务主体提供金融支持。主动与财政、农业农村、国土等相关部门沟通,积极与有关镇街对接,争取把供销社土地托管纳入当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让供销社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优势发挥到位。
通讯员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