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上午,在财报披露第二天,比亚迪在香港召开投资者沟通会,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出席。沟通会上,比亚迪公布了2025年的总销量目标为550万辆,比上年提升近30%,其中海外市场80万辆以上。

消息一出,议论纷纷,支持者献上溢美之词,质疑者则开始鸡蛋里挑骨头。

有意思的是,一众分析很少有人提到,海外车主如何看待比亚迪。

按今年的海外目标来看,出口将占到比亚迪销量15%左右,已然是不小的份额,同时,提高海外市占率也是比亚迪跻身全球乙一流车企的必经之路。

另外,比亚迪海外保有量已经小有规模,据统计,比亚迪2022年海外销量约5.6万辆,2023海外销量约24.2万辆,2024年海外销量约41.7万辆。粗算下来,比亚迪海外保有量已经达到了70万辆左右的水平,不算个小数目了。

今年一季度,比亚迪累计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0.08万辆,同比增长59.81%。

在汽车行业,如彗星般崛起的比亚迪,横扫全球车企。

比亚迪海外的车主和媒体如何看待比亚迪呢?这就是本文想要初步探讨的问题。


媒体总归要恰饭

比亚迪海外品宣的问题,之所以被我关注到,首先来自彭博的一条视频。


图片来源:彭博

这条视频发布于4月13日。

在彭博发布的一系列视频中,这条显得尤为突兀。原因有二:

一是彭博发布的视频内容绝大多数是名人访谈、资本市场动向和对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政策解读,这条“彭博非洲未来”栏目下《中国比亚迪为南非首支大型电动巴士车队提供动力》(China's BYD Powers South Africa's First Large-Scale Electric Bus Fleet |Bloomberg Next Africa)的视频无疑是“鹤立鸡群”。


图片来源:彭博

这条视频的主要内容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排放的全球行动中,南非开普敦的Golden Arrow公交公司正通过引进中国BYD制造的电动公交车来减少其碳足迹。此举预计能显著降低每日24万通勤者的碳排放,同时改善城市空气质量。BYD电动公交车已在全球300多个城市投入使用,开普敦引进电动公交车的举措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还期待通过当地生产降低成本、创造就业,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尽管全球电动公交市场在某些地区遇到挑战,但预计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电动公交的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一条介绍非洲发展的视频,但比亚迪戏份很足,同时,在标题中以比亚迪为主体而非以开普敦为主体,都能看出这条视频明显的倾向性。

二是视频异乎寻常的播放量。在该平台下,彭博常规资讯类视频的播放量在5000上下波动,过万就算比较高的了,一般只有涉及特朗普关税最新动向、采访白宫高级官僚或者知名金融机构人士等热点内容,播放量才能破万,而该视频的播放量超过4万,更是让这条内容平平无奇的短视频更加不同寻常。


关税风暴下,

众人只道比亚迪“真香”

更有意思的,是这条视频下的数百条评论。


图片来源:评论区

随便说几条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对此,美国会抱怨‘电力陷阱’和‘产能过剩’”。(Now the USA would complain it's "electric trap" and "overcapacity")

“这对他们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It poses a threat to their " national security " .)

“信不信由你,加利福尼亚州就有一家比亚迪巴士工厂,而且你已经可以在美国不同的城市看到它们的身影了”。(believe it or not there’s a BYD bus factory in California, and you can find them in different American cities already)

“这样你才能在竞争中生产出好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关税”。(This how you compete produce great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stead of tariffs)

南非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希望中国能提供帮助。”(South Africa needs stable electricity supply, I hope China can help.)

感谢中国。请到我们国家来。(Thank you china. Please come to our country. )

让我们看看几年后金箭公司对这些巴士的感觉如何。我希望一切顺利,但显然电动巴士的名声不好。(Lets see how Golden Arrow feels about these buses in a couple of years. I hope it goes well, but apparently electric buses have a bad reputation.)

总的来看,评论区的评论大体分为三种,对特朗普掀起关税战的反感、对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制造的认可,以及对相关产品可用性、安全性的疑虑。

如果说,这一条视频代表不了什么的话,那么还有很多例子。


海外“迪友”众生相

在某社交媒体平台上,有不少网友发帖:



图片来源:社交媒体平台

帖子:我再举几个我在进口车展上看到的其他电动车-- ( ᐛ ) 比亚迪海豚标准版。 这种车最近真的开始出现在大街上了。 如果算上补贴,200万日元左右就能买一辆,而且能跑400公里,作为第一辆车再合适不过了。

再列举一些媒体的内容:

美国有家知名媒体撰文,题为它是世界上最热门的汽车公司。在美国买不到(It's the world's hottest car company. You can't buy one in America)

再如有美媒写道,《比亚迪及其竞争对手正在中国碾压特斯拉,并走向世界》(BYD and Its Rivals Are Crushing Tesla in China — and Going Global)

有力挺的,就有看空的。比如另一家美国媒体就写到《比亚迪为何难以打入西方市场?》(Why Does BYD Struggle to Penetrate Western Markets?)

一家亚洲媒体写道《比亚迪 2024 年即将登顶,但它还能继续保持电动车霸主地位吗?》(BYD closes 2024 on top, but can it sustain its EV supremacy?)

如上所述,即使是海外,关于比亚迪的讨论也是不绝于耳,并且仅以笔者与身边同事的网上冲浪经验来看,正面的声音、中立的声音远多于质疑的、看空的声音,上到知名媒体,中到汽车门户网站,下到普通网友。

然而有趣的是,国内其他势头正盛的车企,没有这份殊荣,讨论度远低于比亚迪。


结语

比亚迪到底有何魔力,能实现“墙内开花两头香”?

是更充足的营销预算?更高的产品实力?亦或者是节节攀升的业绩和良好的资本市场表现引发持续而广泛的国际关注?原因值得进一步深挖。

但毋庸置疑的是,更高的正向关注度,使得比亚迪出海自带流量,助力比亚迪达成更高的销量。

今年,比亚迪的海外表现能达到预期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