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这回是真出名了。
老板一张嘴,员工跑断腿,就仅仅因为这么一句话,让三河市损失惨重——“红色让人亢奋,蓝色太俗,咱们得去红去蓝!”
共计有3126家商户被迫换招牌,按每家1500元计算,至少浪费了460万元。
当地市监局领导
根据央视采访内容
一个名为王亮的商户透露说,自家那个高一米二、长三米五,镶嵌四个字的新招牌花费近2000元,相当于近半个月房租。同时他还透露,还有门面较大的商户,花费一万多元制作的招牌,刚使用不久,因为底色是红色,也被要求“整改”了。
而且有不少商户透露说,只听说过有补贴,但具体怎么计算、如何下发,均不清楚。换句话说,暂无补贴。
那这些要求都是谁提出来的呢?
根据商户提供的视频,三河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刘某在2024年10月底的一次谈话中提到,
“按书记的要求,西边打造的是学院风、国际化”,
并称“红色代表火,比较火热,人到里面比较亢奋,所以去红去蓝。蓝色太俗,所以要用暗色调”。
“市监局介入后,大家不敢不听”
当地一名商户陈蕊(化名)反映说:“起初,城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进入市场,让大家把红色的广告牌匾更换掉,大家都不听。后来,市场监管部门便介入了,要求商户们换广告牌,大家不敢不听。”
所以当地的商户们为了响应市监局的要求,不得不更换广告牌,费用虽不高,但涉及范围广,整改压力大。尤其是那些小商户,即便是几百块钱的支出可能就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了。
蜜雪冰城现在又被改回来了,几千大洋又没了吧?
更让人无语的是
这种“去红去蓝”的要求,似乎并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而是直接“按书记的要求”执行。这种“领导一句话,百姓忙一天”的作风,真的能代表科学的城市管理吗?城市就一定要国际化和学院风才显得好看吗?
退一万步来讲,这种国际化和学院风就真的很高级很漂亮,但是就真的适合所有商户?我一个农民下地干活还得穿西装皮鞋不成吗?对于农贸市场和街边小店来说,醒目的红蓝黑牌匾,可能才是吸引顾客的最佳选择,你一个红色蜜雪冰城突然换成了绿色,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盗版呢!
说到底,城市的“高级感”从来不在领导的审美里。
蜜雪冰城的红、兰州拉面的黄、五金店的黑,KTV的五颜六色,这些被市场检验过的色彩组合,才是商业活力的真实脉搏。与其纠结颜色,不如多听听商户的声音,毕竟他们才是城市的活力所在,城市是因为人流才会有所谓的“高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