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今约 70 万年前,亚洲大陆的东部,有一片充满生机与神秘的土地。在如今被称为北京房山区的地方,有一座龙骨山,它静静矗立,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而此时,这里即将迎来一群特殊的居住者 —— 北京猿人。
一,初临龙骨山
一个阳光斑驳的清晨,一群身形矫健但外貌仍带有猿类特征的生物,缓缓朝着龙骨山走来。他们就是北京猿人,历经漫长的迁徙,终于找到了这片似乎能给予他们安稳生活的栖息地。
这群北京猿人里,有一位名叫阿强的年轻男性,他的身体强壮,眼神中透着探索的渴望。还有聪慧敏锐的阿雅,她在群体中负责寻找可食用植物和辨别水源。他们带领着族人踏入了龙骨山的山谷。山谷中,树木繁茂,各种动物穿梭其中,一条清澈的溪流蜿蜒而过。阿强兴奋地奔跑着,他捡起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向同伴们挥舞着,似乎在宣告这片土地将属于他们。
很快,他们在山脚下找到了一个宽敞的山洞。这个山洞既能遮风挡雨,又易守难攻,是绝佳的住所。阿强和族人们开始清理山洞,他们用粗糙的双手搬走洞内的石块和杂物,还在洞口附近设置了一些简单的防御设施,以防野兽来袭。阿雅则带领着女人们在周边寻找柔软的树叶和干草,准备铺在洞内作为休息的地方。
二,石器时代的智慧
安顿下来后,北京猿人们开始了与自然共生的生活。他们深知,要在这危机四伏的世界生存,必须借助工具的力量。阿强经常带领年轻的男性们外出寻找合适的石头,制作工具。
他们在河边挑选那些质地坚硬、形状各异的石块。阿强拿起一块较大的石头,作为石锤,然后选取一块扁平的石头,用力敲击。一下、两下…… 经过多次尝试,终于,一块带有锋利边缘的石片被打制出来。他兴奋地向同伴们展示着自己的成果,其他猿人纷纷围过来,模仿着他的动作。
他们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石器,有用于砍砸树木、分割猎物的砍砸器,有可以刮削兽皮、处理木材的刮削器,还有能够挖掘植物根茎的尖状器。这些石器虽然简陋,但却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
有一次,阿强和同伴们在山林中发现了一头受伤的肿骨鹿。肿骨鹿虽然受伤,但依然具有很强的攻击性。阿强手持砍砸器,小心翼翼地靠近,其他同伴则从四周慢慢包抄。在一场激烈的搏斗后,他们成功地捕获了肿骨鹿。回到山洞,阿雅和女人们用刮削器熟练地分割鹿肉,将肉分给族人们。鹿皮则被留下来,经过进一步加工,成为了保暖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