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大V卢克文发了一条推文“中国这一代有退休金的老人,在全世界算很不错了,真的很不错了”。
短短三句话,却引起了强烈共鸣。
岁月流转,白发苍苍之时,我们是否能为自己的晚年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的确是每个人关注的。
有网友说:“我爷爷奶奶每月退休金加起来有一万多,生活很滋润,想去旅游抬腿就走,比很多年轻人都潇洒。”
从这个评论能看出,在中国,有退休金的老人经济上有一定保障,生活质量能得到提升。
想象一下,一位普通的中国老人,每月拿着足够的退休金,不仅能满足日常开销,还能偶尔外出旅游散散心,冬天去海南走走,夏天再回北方看看,该是多么美好的生活体验。
这样的场景,在许多发达国家,或许只能是部分高收入群体的专属,但在中国,它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老人的日常。
还有网友说“我老伴是镇里退休的,现在每月能拿2800多,去年住院花了3万,医保给报了七成。要搁二十年前,我们老两口还得指望儿子每月寄钱呢。”
这些变化,让老人生活得更加舒心,少了对金钱的担忧,多了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而这背后是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养老金的逐年上调。
我国养老金实现了“18连涨”,2023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3500元,较十年前增长120%,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十年间提升4.5倍。
加上近些年中国推行适老化改造,发展银发经济,让不少老年人真的做到幸福生活。
让不少老人感叹,生活在中国真好!
不过,生活在其他国家的老人晚年生活似乎就不那么容易了。
发达国家里,德国老人每月能拿退休前工资的42%,美国是38%,日本大概35%。
数字看着挺美,但他们的财政部可没少为这笔钱发愁。
在美国,尽管其养老金体系复杂而庞大,包括社会保障养老金、企业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三大支柱,但并非人人都能享受到充足的养老保障。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不少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由于社保养老金不足,不得不继续打零工以维持生计。
在欧洲,瑞典的养老金制度曾经以其公平性和慷慨性而闻名。
但也没能逃脱,降低养老金的命运。
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负担日益沉重,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缩减养老金发放标准,这使得一些老人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而在日本,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养老金亏空问题凸显。
这个以低欲望出名的国家,人们万万没想到,年轻时躺平,到了老年,却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去打工赚钱。
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29%,退休金只有12万日元的老人必须打三份工才能维持生计。
在便利店、出租车等行业,老年从业者的身影随处可见。
据说,该国养老金储备将在2040年耗尽。
反观发展中国家就更难了,印度只有三分之一老人能领养老金,南非老人拿的退休金还不到原先工资的两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3年度统计公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
整体而言,中国这一代有退休金的老人,在全球范围内对比,确实有着不错的生活保障。
并且政府还在积极推出新的制度,让老年人的生活更有保障。
2023年试点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允许个人每年缴纳1.2万元专项抵扣税款,就是其一。
不过,目前开户数超5000万,但实际缴费率却不足5%。
相信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观念的进化,会有更多人意识到这个制度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进来。
当然,中国的养老体系也并非完美无缺。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养老金差距仍然存在,这是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中国目前有1.7亿,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每个月养老金不足500元,逐步抬高这部分人的社保收入才能让他们的晚年更安心。
毕竟,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优雅老去,不仅关乎个体尊严,更是文明社会的终极考题。
(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