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



吳这个字,像是迈克尔在跳舞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类似体验,盯着一个字看久了,越看越陌生,越看越不像一个字。


我不知道背后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但我猜有可能是因为,咱们从小都学中文,从一开始中文的笔画、笔顺、字形结构都已经成为条件反射了。


无需联想,也知道一个字表达的是什么含义,即便不知道,通过构词法,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但问题是,这种本能反应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让我们一目十行地速读中文,也会让我们萝卜快了不洗泥,忽略汉字本身的特点和含义。

正如《三十六计》里面说的那样,准备得太充分了,就容易懈怠,太常见的东西,就容易忽略细节。

打个比方,你有没有想到过“吴”的繁体字“吳”,像是迈克尔·杰克逊在跳舞:


图:Lena/小红书,下同

反正打死我我也不会往这个方向想,但是,在一位美国网友看来,这个字带来的第一印象,就是迈克尔在跳舞:


一旦接受这个假设,就再也回不去了。

瞬间感觉这个字帅到不行。


同样,由于没有太多汉字的背景知识,也没有关于中国的背景知识,在她看来,很多汉字抽充满了奇幻色彩。

比如果汁的“汁”,在她看来,就是一个发光的十字架:


我想大概没几个中国人会把十想象成十字架✝️吧。反正我觉得汁肯定是跟水有关系,三点水嘛,然后右边的可能是一棵果树之类的东西。

再比如,“颜”字,凭记忆,这个字是个形声字,盲猜和脸有关系,左边彦是声旁,负责发音,右边页,可能和脸或头有关。

但是在这位美国网友看来,这个字是一个灯塔旁边,有一个超大号的打气筒:


因为她的母语是英语,而不是中文,所以她的认知和思维里面,类似形声字、象形字等概念比较模糊,甚至没有,因此,只能用她接触过的东西,去联想汉字。


当象形字遇上ENFP,抽象,但合理

这位网友是一名大学生,正在学习 中文,属于前不久逃离TikTok大军中的一员,她留在了小红书,并跟中国网友交流,并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


其中关于汉字“象形字”的发散思维,吸引了很多网友的关注。

下面咱们再具体一些例子,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去搜搜她的账户,跟她互动。

侃,像是一位水母流行歌星:


大,像一只海星:


只,倒置的电视机:


爽,让她想起美国的电线杆:


勿,一种奇怪的长脸动物,弯着腰觅食:


伞,鸟屋:


竹,稻草屋侧面:


原,中国灯笼:


达,一个孩子在滑板车上做特技:


田,窗户:


鼎,倒挂的蜘蛛,别说,这个真像:


谷,熊猫把下巴放在爪子上休息:


囧,苦脸:


商,戴帽子的苦脸:


禀,一大锅汤,放在矮凳子上:


杏,带着树枝和叶子的橙子:


虫,性感老师:




自,衣柜抽屉上面放着东西:


剩下的我就不一一赘述了,都很浅显易懂:

























让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这位美国网友理解的汉字象形字,虽然也是象形字,但是因 为背景不同,她的理解和我们的理解,大相径庭。


像是来自两个不同的世界(这不废话嘛^_^)。

乍一看,这位美国网友像是在玩抽象,但是仔细一琢磨,换个角度,又完全合理,此外还有点萌、可爱。

我不知道这和她是ENFP是否有关,反正我觉得她的解读特别合理,我也是ENFP。

在有趣方面,可以 说是殊途同归了。


英雄所见略同^_^



西方人眼中的汉字,我们不一样

西方人和中国人,对汉字象形字的理解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源于各自语言体系、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咱们先来说说西方人眼中的汉字象形字。

对于习惯于拼音文字(如英语、法语等)的西方人来说,初次接触汉字时,经常把汉字看成复杂的线条或符号组合,而非图画


一项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拉筹伯大学进行的调查显示,只有约12.5%的学生认为汉字像图画,约43.75%的学生认为,汉字是线条与符号的混合体。

这反映出西方学生,在视觉上更关注汉字的结构复杂性,而非其象形特征

此外,西方人习惯于线性排列的拼音文字,阅读时依赖从左到右的顺序,而汉字的方块结构需要整体认读,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视觉和认知挑战。

再来说说中国人眼中的汉字象形字。

中国人从小接触汉字,熟悉其象形、会意等造字方式。

例如,“自”字源于鼻子的象形,表示“自己”:


“为”字最初是一只母猴的图形,表示“作为”或“行为”:


这种形象化的文字,使得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汉字时,能够通过字形联想到其意义,增强了记忆和理解。 

汉字的象形特征,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倾向于整体、直观的形象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具体性,与西方注重逻辑和抽象的思维方式形成对比


总之,西方人和中国人对汉字象形字的理解差异,反映了各自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

这种差异不仅影响了对汉字的认知,也体现了东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独特性。

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学海无涯,回头是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