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 游击社 Guerrilla Collective
"逝者显影"作为一种创作方法,通过创作者的巧妙构思,使那些已消逝且无法被当下镜头捕捉的人物或事件得以"重现",以当代视角对其进行审美观照、理性审视或历史评判。本次展览的三部作品——《光之亮》《哥斯拉大戏院》《吸血鬼,绝非笑谈》——以各自独特的叙事方式,共同探索着如何让消逝的历史在当代凝视中重获新生。这些作品超越了简单的档案重构,通过创造性的叙事策略,构建起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对话场域。
《光之亮》再现了九十多年前阿索斯圣山僧侣拍摄的摄影作品,巧妙运用超8胶片的美学特性,通过不同时代拍摄素材的穿插叠印,让世纪前的僧侣面容与当代修道院空间产生超时空对话。《哥斯拉大戏院》转向声波考古学维度,将1960年阿加迪尔地震的创伤记忆,通过影院废墟的环境声、地震波形图与当代艺术家吟唱进行多维重构。影片中,哥斯拉的怪兽形象超越了流行文化符号的单一维度,成为连接自然灾害与当代摩洛哥社会的隐喻纽带。《吸血鬼,绝非笑谈》则以更具批判性的视角探讨叙事暴力,通过挖掘1960年代的人类学录音档案,揭示学术研究如何将安大略省一个卡舒比社区塑造为"迷你吸血鬼之乡"的过程。影片中民间记忆与学术权威话语的对抗,既解构了"权威研究"的神话体系,更凸显了叙事权力对现实生活的实质性影响。
这些作品共同启示我们:每一次历史追溯都是新的叙事建构,每一次"显影"尝试都必然携带当代的认知局限。在此意义上,"逝者显影"不仅是创作方法论,更是一种叙事伦理——它要求我们在重构过去时,始终保持对权力话语的自觉反思。
影片放映时间:
2025年4月20日(星期日)19:00~23:59
线上交流时间:
2025年4月20日(星期日)21:00~22:00
线上对谈嘉宾(暂定):金嘉·米哈尔斯卡,内利坦·金希里亚
请在报名后联系游击社助手(微信:Guerrilla2024)获取观看和交流链接,请合理安排观影时间
吸血鬼,并非笑谈
Vampires, It's Nothing to Laugh at
36分钟,2023,加拿大
金嘉·米哈尔斯卡
入围2023年瑞士真实影展
2021年,金嘉·米哈尔斯卡深入安大略省威尔诺地区——加拿大现存最古老的卡舒比族聚居地。当这位纪录片导演向当地前镇长探询传说中的女吸血鬼秘闻时,竟遭绞刑威胁。原来早在1960年代,人类学家扬·佩尔科夫斯基便以语言学研究为名造访此地,其宣称在电台访谈中邂逅"缺失上颌两颗门牙"的神秘妇人之说,意外造就了这个"迷你特兰西瓦尼亚"的诡异盛名,吸引无数猎奇者接踵而至。米哈尔斯卡通过档案考古发掘出尘封的原始录音资料,以戏谑式展演解构学术田野中的奇观化叙事。影片《吸血鬼,并非笑谈》巧妙运用恐怖类型片的视觉语法,层层剥开披着拟真外衣的认知迷局,揭示实证研究如何蜕变为奇幻叙事的文化生产机制。
金嘉·米哈尔斯卡 Kinga Michalska
金嘉是一位波兰裔酷儿电影制作人与视觉艺术家,现居于Tiohtiá:ke(蒙尼扬/蒙特利尔)。通过摄影、电影与影像装置等媒介,她以女性主义视角探索家园、亲缘、土地、记忆与幽灵等共享文化空间。其创作关注历史边缘的建构者与载体:业余历史研究者、地质演变、私人档案、口述历史与推测性虚构作品。
金嘉持有康考迪亚大学摄影艺术硕士学位及华沙大学文化研究学士学位。作品曾于加拿大、波兰、韩国、英国、瑞士、法国、意大利、荷兰、德国等国际影展与艺术机构展出,并获得加拿大艺术委员会、魁北克艺术理事会(CALQ)、弹弓电影基金、魁北克影视局(SODEC)、加拿大影视局及Peter S. Reeds基金会等机构支持。其首部长篇纪录片《基岩》于2025年柏林国际电影节完成世界首映。
哥斯拉大戏院 Salam Godzilla
41分钟,2019,瑞士
吉尔斯·奥布里
入围2019年瑞士真实影展
1960年,摩洛哥阿加迪尔。一场剧烈的地震几乎摧毁整座城市,仅存的建筑中包括色兰电影院。命运的安排充满吊诡——据记载,灾难当晚影院放映的正是后启示录时代的经典怪兽形象《哥斯拉之魔界决戦》。这场时空的错位成为吉尔斯·奥布里展开调查的线索,这位倾听往昔回响的探索者,试图在时光长河中打捞那些遥远而微弱的痕迹。恐龙足迹、新闻纪录片、地震勘测数据与阿里·法伊克吟唱的诗句、鲁瓦伊斯舞者的肢体韵律在此形成丰饶的互文。影片穿梭于影院废墟与阿加迪尔地貌之间,现场录制的抽象音轨编织出独特的叙事经纬。
吉尔斯·奥布里 Gilles Aubry
吉尔斯·奥布里(Gilles Aubry)的创作横跨声音与视觉艺术、实验音乐及学术研究领域。他以实验性研究方法为基底,融汇电影、行为艺术、装置及广播艺术等多媒介表达,汲取艺术、人文与技术研究中的跨学科智识。其2023年出版的学术专著《声、身、种:摩洛哥的声音人类学研究》(Adocs出版社)深入探索了摩洛哥的声音文化肌理。
近年重要艺术项目包括:与罗伯特·米利斯及印度声音团体"旅行档案"合作的委约声音作品《留声机效应》(第十四届卡塞尔文献展,2017年,卡塞尔/雅典);与娜塔莉·姆巴·比科罗共同呈现的行为艺术《黑色触角》(城市调频艺术节,2018年,梅塞尼);以1960年阿加迪尔地震为背景拍摄的影像散文《萨拉姆哥斯拉》(2019年马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首映,并参展柏林世界文化宫"爱与民族学——敏感性的殖民辩证法"展览);探讨摩洛哥大西洋海岸生态之声的《大西洋裂痕》(2022年捷克伊赫拉瓦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特别提及);反贪腐声呐团体VACUT创作的声学装置《哨音》(苏黎世OTO声音博物馆委约,2022年);以及探究北非技术批判理论的《机械志》(2023年,受柏林KW当代艺术中心与德国对外文化关系学院委约创作,参展"卡萨布兰卡学派"展览)。
光之亮 Light of Light
12分钟,2023,希腊
内利坦·金希里亚
入围2023年鹿特丹电影节
1932年圆寂前,一位僧侣在世界最偏远的角落亲手打造相机。近一个世纪后,某位电影人发掘并修复了封存的3000张玻璃底片,将尘封影像与个人拍摄的超8毫米胶片交织,铸就一场电影朝圣。往昔与此刻在迷幻的视觉织锦中浑然相融,以挣脱时间桎梏的影像叙事,完成跨越生死的灵性对话。
内利坦·金希里亚 Neritan Zinxhiria
1989年出生于阿尔巴尼亚。他执导过《甘菊》(Chamomile)、《一个青年打算消磨的时光》(The Time of a Young Man About to Kill)、《两个人的国家》(A Country of Two)等多部影片;他以失去和死亡为灵感中心,不断探索后者如何塑造我们的记忆和文化。他的最新短片《光之亮》(Light of Light)获得了 Slamdance 电影节的大奖,并在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上进行了全球首映,角逐老虎奖。
报名后请加游击社助手微信:Guerrilla2024,并主动出示报名记录,
请在放映时间内观看影片,游击社不予退票或延长放映时间,敬请理解
撰文:林秉翰
策划:肥罗,梁诗蔚,林秉翰,王淞可(按字母顺序排序)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