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入这所哈佛大学附近的“高端俱乐部”,精英大佬们费劲心思。
他们认真填写了申请表,提交了身份证明、工作信息牌,甚至还专门找已经进入俱乐部的会员写了“引荐信”……
……因此,他们得以进入,这家“豪华jì院”。
2023年底,美国联邦检察官联合当地警方,查封了这个专供“精英化男性”的高端性交易jì院,并公开了一批涉嫌“有偿性交易”的男性名单。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人并非普通嫖客。他们之中,包括科技公司CEO、波士顿最负盛名的癌症研究科学家、年入数十万美元的医生、受人尊敬的大学教授、只服务有钱人的高端律师和剑桥市议员等等……
他们是波士顿上流社会的缩影——有权、有钱、有面子,也有“被保护的隐私”……
这一次,这些人却统统栽在一个jì院里。
也许在人们的印象中,jì院大多存在于红灯区,隐蔽而肮脏,但这个专供高端人士的jì院却恰恰相反——它被精心打造成了一个近乎“定制化”的高端俱乐部,门槛极高、流程严密、对客户的要求近乎苛刻。
它的据点设在马萨诸塞州剑桥、沃特敦、戴德姆、远至弗吉尼亚州的富人社区。每一处都是选址讲究、装修考究的高级公寓,甚至推开窗户就能看到无与伦比的城市景观。
42岁的“妈妈桑”李韩(Han Lee)非常挑剔,她知道如何吸引想要招的有权有势的人群。
李韩出生于一个韩国贫困家庭,她在成为“老鸨”之前曾从事多年性工作,而她运营的这些jì院,也“似乎”和底层的jì院不同……
所有想要成为会员的精英人士,都需要提前进行身份验证,提供工作证、驾照、自拍照,甚至还需要来自其他嫖客或jì院的推荐人。
而她手下的“姑娘”,可以保留超过一半的收入,甚至还允许她们拒绝客人。
她的jì院提供的服务,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性交易”,而是带有包装感的“体验型消费”。
——比如所谓的“女友体验”(GFE),也就是以恋爱、陪伴的方式进行更加亲密的性服务。
这样的服务,每小时收费350-600美元,远超过普通的性交易。
客人必须要提前预约,并且所有服务都遵循严格规定,确保“安全”、“专业”的服务流程。
当他们预约完,这些姑娘们就会被送到那些坐落在高级公寓里的私密房间,然后有权有势的客人们则会收到“妈妈桑”的短信,告诉他们要怎么做。
“到达后发短信,如果周围有其他人,请留在楼梯或电梯旁,不要与女性进行私下交易。”
在“服务”结束后,嫖客就会被要求向性工作者进行“捐赠”。
——而这,就是为性服务付费的默认暗语。
李韩知道,这种机制能够帮助她排除潜在风险,比如执法人员和“不稳定客户”。
但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为了“迎合高端客户的需求”——因为,只有被挑选过的客户,才值得信任、才肯出高价、才不会惹麻烦。
那么,这些所谓的“高端客户”究竟是谁?
2023 年,时任波士顿代理美国检察官乔什·利维表示,jì院的顾客包括政客、大型制药公司高管、拥有安全许可的政府承包商、教授、律师、会计师和科学家。
目前,已经有34名男性被公开指控,年龄从 20 多岁到 70 多岁不等,另有2800多人的身份仍处于核实和调查阶段。
但就算这公开的34人,就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之中,包括专注于新型癌症疗法的生物科技公司HiberCell的CEO,56岁的乔纳森·兰菲尔。
他上交了自己的工作证件、驾照、信用卡以及一张自拍照,同意支付每小时340美元的费用。
——在结束时,他被警方直接拦下来。
然而,他却厚颜无耻地表示,自己是去“拜访一位朋友”。
虽然他至少嫖了十次,但在法庭上,他的律师辩称:“没有证据表明他的当事人知道自己去了jì院。”
法院:信你才有鬼。
除了此人之外,这个名单里,还包括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尖端废水处理公司Gradiant的首席执行官,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机械工程师Anurag Bajpayee。其创新成果曾入选《科学美国人》年度十大改变世界创意榜单。
麻省总医院肿瘤实验室前主任詹姆斯·库萨克,是波士顿最负盛名的癌症研究专家之一,而他被指控与jì院反复联系、安排性交易。
波士顿高端皮肤科医生鲁宾斯坦,他曾经在2023年至少进行过六次性交易,包括 4 月 5 日、4 月 12 日、4 月 26 日、5 月 9 日、7 月 9 日和 9 月 23 日。
而最让人惊讶的,还是现任剑桥市议员、前马萨诸塞州教师协会主席,保罗·托纳。
托纳曾是一名小学教师,在任内大力推动“道德教育”项目,呼吁年轻人“自我约束”。
而他本人嘛……他与jì院联系 432 次,发生性交易至少 13 次,甚至jì院还需要反复提醒他:“不要在走廊大声,小心(打扰)邻居。”
2023年11月此案破获后,jì院的多名组织者迅速被捕,他们均已认罪,其中妈妈桑李韩被判处四年监禁,并缴纳550万美元非法所得。
而当这些“高端客户”一个个被调查锁定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承认错误,而是竭尽全力保住自己的名字。
多位被告迅速聘请律师,向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递交申请,要求封存身份信息,理由是他们只是“普通市民”,如果姓名和照片被公开,将遭受职业上的毁灭性打击、社交圈的排斥,甚至家庭破裂。
他们强调,案件尚未定罪,公开身份无异于“舆论处刑”。
在过去的很多案件中,类似的申请往往能获得批准——因为这些人有资源、有背景、有律师团队,他们总是擅长把“耻辱”转化为“隐私权”。
但这一次,法院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书记官莎伦·凯西坚持听证应向公众开放,并获得州最高法院的支持。
法院在判决中明确指出:
“透明、问责和公众信任,优先于他们的名誉。”
这也许算是一个进步。
反性交易组织发声力挺:
“如果他们担心被曝光,就不会再做出这样的选择。”
“这不是曝光,是震慑;这不是伤害,是保护。”
曾经的性工作者奥德拉·杜迪,现在她在组织工作,专门帮助那些被困在性交易中的女性。
听证会上,她坐在法庭后排,一边听着警察宣读那些嫖客的短信记录,一边不停地摇头,表情写满愤怒。庭审结束后,她走出法庭,面对镜头和记者说得非常直接:
“这场听证会,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正义的体现。”
“这说明,这个州不会对‘买人’这件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个信号很明确。如果能把这信号传出去,说不定那些人贩子和皮条客就会收手,不敢再去操控那些脆弱的女孩。”
她顿了顿,又加了一句:
“说到底,如果没有男人出钱买我,我的皮条客根本不会去卖我。”
在这个案件中,法院提出,曝光嫖客是打击性交易最有效的方式,而不是仅仅处理从业者。
这是一个信号,告诉掌握资源、权力的人:你不是例外,你无法“毫发无伤”。
或许,他们最怕的,从来不是法律,而是失去面具。
而真正能打破这个沉默的,是曝光,是公众目光,是透明。
当光照进来时,遮羞布才会消失。正义,才会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