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白第76篇原创笔记

前言

去年有段时间,我常看荒野建造类视频。

总觉得,或在深山,或在荒野,凭借双手寻求一份独属于自己的安宁,能让心灵随之纯净。

而钢筋水泥丛林中的家,虽然能抵御风雨,却挣不脱世俗的压力。

后来,读到南怀瑾大师的一句话:

“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而在红尘。”

我恍然大悟,人生离不开参照物,否则哪有动力进步?

尤其40岁后,早睡早起、坚持各种打卡,是难得的自律。但是:

中年人最顶级的自律,是精神自律。掌控精神,才能掌握人生。

01 不随波逐流,在焦虑中守护清醒

前段时间,你们有没有刷到过上海浦东美术馆的走秀视频?

模特们以千奇百怪的姿态行走,让人完全看不懂他们想表达的含义,仿佛置身于魔幻世界。

网友热评:“台上的人假装自己很专业,围观的人假装自己很懂,就形成了一个默契的闭环。”

其实,我也理解不了这种行为艺术,但大数据算法推荐却让我恐惧:

当整个社会都在贩卖焦虑,清醒就成了稀缺品。

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获取天南海北的信息时,很容易忽略一个事实:

我们看到的,都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

我们甚至没有拒绝的权利,所以,一定要有保持清醒的能力。

王阳明说: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在铺天盖地的信息洪流中,不被外界杂音带偏节奏,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才是真正的清醒。

02 不自我设限,在内耗中寻求安宁

论语有云:“君子不器。”

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局限在某一领域,更应追求全面发展,注重内在修养。

而现实中,很多中年人常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

明明还在最好的年纪,却失去了面对未来的勇气。

有句话说得好:“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对我们来说,不是轻描淡写说出赚1个小目标的豪言,而是敢于突破精神层面的舒适区,在内耗中寻求那份安宁。

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写道:

“人不是环境的奴隶,而是自我态度的主人。”

职场上,不要总在重复的工作中抱怨自己学不动新技术;

生活中,不要在面对家庭矛盾时吐槽另一半沟通也没用。

腰带越来越紧时,不要自嘲中年发福是常态,换上运动鞋,去清晨的河边,或是夕阳下的公园走走,感受安宁的熏陶,发现生活的美好。

记住,你不需要别人定义你的成功,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但你必须有勇气把“我不行”,换成“我可以”。

03 不沉溺过往,在纠结中奋勇前行

上周六,重温了励志电影《追梦赤子心》。

主人公鲁迪对好友皮特说:

“在我的一生中,大家一直在告诉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也一直听信他们的话,但是我再也不想这样了。”

随后,他义无反顾去追逐成为名牌大学橄榄球队员的梦想。

过程中,鲁迪遭受了很多挫折,也克服了很多困难,但巨大的压力,仍让他觉得无法证明自己,甚至想放弃。

一直默默帮助他的体育场管理员,毫不留情呵斥道:

“你证明给谁看?你这么一个身材矮小,毫无运动细胞的人,却已经在全国最顶级的球队待了2年,也获得了整整4年的高质量教育。
不久以后,你这个曾经白痴一样的人,将拿到最好的大学毕业证书!你还想证明什么?赶紧滚回去训练!”

我们中年人也一样,无论过往有多辉煌,或是多悲伤,都没有必要再去纠结。

人生没有回头路,往前走的每一步都是新起点。

即使遭遇风雨,也只能奋勇前行,也正因如此,才能让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写在最后

诗人里尔克说:“艰难的生活永无止境,但成长也一样永无止境。”

40岁后,行为自律能带给我们健康的体魄,而精神自律,则让我们掌控后半生的方向。

当我们在喧嚣中听到内心的声音;在挫折中磨炼思维的弹性;在遗憾中保持无畏的自信时:

人生的主动权,就将在我们手中牢牢掌握。

共勉~

感谢你读到这里,想必我的文字让你有所感触。

欢迎你点个关注,让老白有机会见证你的进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