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11日,《中国妇女报》以《赤峰市巴林右旗:“爱心妈妈”斯钦吉茹格25年爱洒草原》为题,报道了“爱心妈妈”斯钦吉茹格用真心关爱困境儿童的动人故事。
赤峰市巴林右旗:“爱心妈妈”斯钦吉茹格25年爱洒草原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王永钦/邹德荣
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爱心妈妈”斯钦吉茹格的名字家喻户晓。25年来,她从个人善举到团队接力,从物质帮扶到精神守护,用行动诠释大爱,用真心温暖一方。这位普通的蒙古族妇女不仅是“内蒙古好人”“赤峰市道德模范”,更以跨越血缘的母爱,成为无数困境儿童的希望之光。
斯钦吉茹格的公益初心,源自父亲的言传身教。儿时记忆里,父亲背着印有“红十字”标识的黑色药具箱,穿梭于牧民家的身影,是最温暖的画面。作为嘎查里唯一的赤脚医生,不仅医术精湛,更秉持着“医者仁心”的朴素信念,无论严寒酷暑,只要接到牧民求助,便立即跨上马背奔赴现场。对于老弱病残的患者,父亲总是分文不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善良的种子。中学毕业后,斯钦吉茹格从打工妹成长为创业者,生活改善后,她始终牢记父亲“乐善好施”的教诲,毅然踏上公益之路。
2000年,26岁的斯钦吉茹格在家人支持下,开启长达25年的帮扶之旅,个人累计捐款捐物超30万元,连续资助的孩子一共有9名,间断帮助的孩子更是数不胜数。有的已经参加工作,有的是研究生、大学生,还有中小学生。
受助学生小刚(化名)便是其中的一员,2008年,斯钦吉茹格主动联系大板蒙古族中学,想个人资助几名困境学生,学校向她推荐了初二年级的小刚。初见时,那双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对未来的渴望光芒。正是这束光,瞬间触动了斯钦吉茹格的心,她当即下定决心:“这个孩子,我一定要帮!”
从初二到大学毕业,整整九年时光,她从未缺席小刚的成长。每年,她都会按时给送去生活费。学习用品、衣服书包,她总是隔三岔五地添置。哪怕出差到呼和浩特,行程再忙,她也要特意抽出时间去看望孩子,请孩子吃顿大餐。得知孩子家庭拮据,她还常常捎钱带物补贴家用。九年如一日的付出,让小刚成长为人民教师,“没有额吉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她不仅是我的恩人,更是我最亲的亲人!”
个人力量有限,集体温暖无穷。2015年,斯钦吉茹格牵头成立巴林右旗“关爱之星”志愿者协会,与丈夫携手带动更多人投身公益。10年来,协会累计资助学生500余名,资助老人和病人200余名,捐助金额达48万元。他们深入学校和嘎查,送去洗衣机、棉被等物资;组织志愿者陪孤寡老人聊天、为困境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让物质帮扶与精神关怀携手同行。
2024年,斯钦吉茹格加入“巴林淑慧爱心妈妈团”,与小敏(化名)一家结下母子情缘。她经常送去米面粮油、学习用品。这份跨越血缘的温暖故事,在2025年赤峰市纪念第11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暨“赤诚爱心妈妈”事迹分享会上,化作了最动人的讲述。
巴林右旗妇联主席邹德荣表示,斯钦吉茹格的故事,是草原儿女大爱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乐善好施的家风传承,用爱心温暖着龙乡大地。在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巴林淑慧爱心妈妈团”的志愿服务中,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爱与温暖,让善意的光芒永续闪耀。
来源: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