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

根据规划,到2035年,长沙将形成“都市区—副城—中心镇—一般镇”的城镇体系,常住人口控制在1400万人以内,城镇化率达90%。

这一规划不仅明确了城市边界,更通过重大项目布局揭示了未来十年重点发展的核心板块。

长沙城区从三环到四环扩容

根据规划,长沙城区边界以“城镇开发边界”为核心,划定主城区范围约21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470平方公里。

随着人口持续涌入(2024年末常住人口1061.7万,未来十年需新增338万),三环已难承载发展需求,四环线建设势在必行。

四环线规划:由岳临高速(已通车)、北横线、京港澳东迁线、南横线组成,串联南部融城、空港高铁等新兴片区,覆盖面积超1000平方公里。



其核心功能包括:

交通升级:打造“1小时城际交通圈”,联动长岳、长衡城际铁路及四大铁路枢纽(长沙南站、西站、火车站、黄花机场站);

产业协同:通过高速环线强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物流通道,推动跨境电商、先进制造等产业集群;

人口红利:年均新增34万人,驱动土地开发与产城融合

来十年“黄金片区”:谁将崛起?

从长沙几大“核心开发组团”来看,基本位于长沙三环及“外环”的中间地带,这也正是未来长沙城区主要的扩容空间及发展方向。



1、南部融城组团:四环线与长株潭融城的交汇点

南部片区是长沙近年来投入力度最大的区域之一,作为长沙南拓的核心,南部片区以湘江科学城和奥体新城为双引擎,规划面积超100平方公里。

四环线在此与长株潭城际铁路、暮坪大桥交汇,形成“科创+体育”双核驱动的产城融合带。



长沙奥体中心:占地约1000亩,总投资超50亿元,包含主体育场、综合体育馆和游泳跳水馆,预计2028年竣工。

湘江科学城:定位为“中部科创引擎”,规划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已落地湖南大学科创港、湖南钢铁技术研究院等重大项目,未来将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高地。

核心优势:政策倾斜(国家级科学城)、交通升级(暮坪大桥、5号线西延、7号线南延线等)、教育资源集聚。

2、梅溪湖组团:从国际新城到科创服务新中心

作为长沙首个“国家级新区”,梅溪湖已从住宅开发转向产业升级。

产业布局: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与数字经济,吸引中联智慧产业城二期、海信家电基地等项目落地。

交通扩容:地铁2号线西延、6号线支线规划,进一步拉通与湘江科学城的连接。

潜力看点:梅溪湖二期规划扩容至三环外,后续将成为长沙继续西拓的核心支点。

值得一提的是,望城高星组团则以经开区为核心,承接主城产业外溢。四环线西段将串联这两个片区,推动数字经济与工程机械产业升级。

3、空港高铁组团:临空经济与先进制造业融合

长沙黄花机场改扩建工程(总投资超200亿元)和长沙至浏阳市域铁路(黄花机场至集里段)的推进,使该片区成为“空铁联运”枢纽。

产业落地:自贸临空区引进兰暄国际贸易及物流加工总部等项目,打造跨境电商与高端制造集群。

政策红利:享受自贸区税收优惠与外资外贸政策支持

四环线在此连接京港澳高速,强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的物流通道,推动跨境电商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4、金霞组团:物流枢纽与专业服务新中心

作为长沙唯一的专业性服务新中心,金霞定位为“中部物流门户”。

交通网络:湘江长沙至城陵矶一级航道、中欧班列(长沙)集结中心扩建,强化水陆空多式联运。

产业升级:楚天科技生物医药基地、星邦智能国际智造项目落地,推动物流与高端制造融合。

四环线北段将强化其与长江经济带的连接,推动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产业落地。



其他潜力片区简析

大泽湖片区:依托4号线北延线、师大附中新校区建设,主打生态与教育配套,定位为“长沙北部门户”。

铜官丁字组团:依托铜官窑文旅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与休闲旅游,但受限于距离主城较远,开发节奏较慢。

望城高星组团:以经开区为核心,聚焦工程机械与新材料,但产业升级压力较大。

挑战与风险:避免“摊大饼”式扩张

尽管四环线为城区扩容提供了物理空间,但长沙仍需警惕两大风险:

人口增速放缓:2020-2024年长沙年均人口增长约30万,未来十年需维持同等增速,但全国生育率下降与城市化红利减弱可能带来压力。

产业协同不足:部分外围组团(如铜官丁字、金洲)因距离主城较远,面临产城融合滞后问题,需通过轨道交通与快速路网补足短板。

但从当前重大项目布局来看,南部融城、湘江科学城等板块已形成政策、产业、交通的多重叠加优势,未来十年或将成为长沙城市能级跃升的核心引擎。

来源:安居楼市动态、网易号等综合整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