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贤。第一次听到这个地名的人都忍不住问一句:是不是敬奉贤人的意思。
如果追溯历史,的确有孔子唯一的江南弟子言偃晚年时遵循孔子遗训南返传道的说法。据清代乾隆志记载,雍正四年在奉贤设县时,确实也是以此传说为依据,给这片土地起名奉贤。
进入现代社会,奉贤二字又应如何融入时代价值,成为奉贤大地的文化符号、精神内核?这是当地多年来持续思考的问题。4月14日,奉贤隆重举办“‘育贤美家风 建文明之城’深化‘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主题活动,回顾了当地人是如何将“奉贤”二字具像化的十余年历程,也正式发布《奉贤区“贤美家风”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为以“贤文化”为底色的“家风行动“展开新的篇章。
“好家风”成全区追求
早在2006年,“好家风”就已成为当地解决社会治理问题的一把钥匙。记者了解到,当年,奉贤南桥镇原杨王村、西湖村、牌楼村合并为新杨王村。合并后的“新杨王”面临诸多现实挑战,比如村民间信任缺失、认同感薄弱,也由此产生了许多矛盾隔阂。
杨王村抓住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家,通过家庭知识竞赛的形式,首次推出家训征集活动,让家训成为培养认同,塑造家庭、社区的重要抓手。
“当时,有家训一时之间成了一种荣耀。”老村民邢忠明回忆。他们家的家训是“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热爱工作,热爱生活”,是全家集体商议的结果,如今传至第四代。
到今天,杨王村已成功开展三轮家风家训评选活动,村民参与度达98%,累计收集家训1100余条。杨王村还将这些家训汇编成册,引导村民在观摩学习评议中深化共识。
杨王村的做法,不仅在当时破解了许多治理难题——比如,基于这些家训梳理整合而成的村规民约,让邻里之间的矛盾变得“有规可依”,还让杨王村在2011年获评第三届全国文明村;而且“写家训”的行动逐渐从杨王村传导到全镇、全区。
2013年,奉贤区成立由区文明办、区妇联等17家单位组成的“好家风”培育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推出了全区层面的家训征集工作。2015年,奉贤区成为当时沪郊首个获评“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区”的区域,也与这项工作的深入人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奉贤区委书记袁泉在当天活动中表示,奉贤区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要求,全方位展示“好家训好家风”建设成果,为全市家庭文明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奉贤经验。
发布新三年行动计划
奉贤此次发布《奉贤区“贤美家风”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奉贤区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常态推进长效建设工作方案》两份方案,延续历史的同时,也基于时代特征做了全新的部署和探索。
记者了解到,过去十多年间,奉贤陆续发布的几版方案,着重在以“家训”为抓手,以“家庭”为依托。新的方案继续将“贤美家风”建设工作放在核心位置,但更强调建设工作的系统性,强调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为此,奉贤推出推进“贤美家风”建设“十项行动”,即党员干部引领行动、先进典型示范行动、企业职工规范行动、家庭文明深化行动、协同育人推进行动、特色阵地拓展行动等。
拿党员干部引领行动来说,通过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区委党校(行政学院)、区社会主义学院等教学安排,引导党员干部争做“贤美家风”建设的带头人和示范者。
协同育人推进行动,将加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推出“家里有爱”系列活动;用好网上网下家长学校等平台,深化开展“贤城好家长”评选,引导家长强化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广泛组织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总体来看,十项行动既体现了聚焦重点群体精准施策,又突出了在关键领域重点推进,将有效地放大“贤美家风”对于全社会的影响作用。
当天活动中就举行了致敬先进典型仪式,全国文明家庭李伯才家庭、全国五好家庭杨永冰家庭、全国最美家庭顾海林家庭等先进典型代表依次上台接受致敬。
重视阵地拓展和建设
当天,“行走奉贤,家和城美”—— “贤美家风”实践体验路线发布。记者了解到,未来的“贤美家风”建设将更加重视特色阵地的拓展和品牌活动的培育。
例如,将进一步完善家庭文明建设“主阵地+新空间”模式,加快“家+书屋”建设,做强核心功能项目,为构建15分钟家庭教育服务圈提供空间布局支撑。
同时,将把“贤美家风”等要素有机融入党群服务中心(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村史馆、公园绿地等点位建设,拓展群众家门口的“家”空间。系统梳理忆红居·红色主题馆、杨王家风家训馆、上海孝亲文化展示馆等阵地,融合商旅文体展农资源,串珠成链、聚链成群,打造市民群众休闲打卡、学习实践的好去处。
此外,奉贤将持续举办“东方美谷·风雨彩虹——圆梦行动在贤城”主题活动,助力实现家庭梦想。定期开展“美家美生活”“贤城父母大讲堂”“青年讲堂”等宣传教育活动。常态举办“家庭教育宣传周”“国际家庭日”“家庭文化节”等主题活动。深化实施“爱心邻家妈妈”后援团、“贤家有爱”“在你的世界爱着你”等关爱项目,完善孤寡老人、失能老人、失独家庭、困难儿童等特殊群体帮扶机制。支持鼓励社会各界立足实际、开拓创新,推出更多“贤美家风”特色品牌。
原标题:《为了让“奉贤”二字具像化,他们努力了十多年》
栏目主编:周楠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杜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