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诗歌的张力

诗歌的张力是指诗歌在语言、意象、情感、意义等方面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紧张、冲突或扩张的力量,它能使诗歌在有限的篇幅内蕴含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解读空间,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语言层面

• 语义张力:词语或句子具有多重含义、歧义或相互矛盾的意义,使诗歌产生丰富的解读可能性。如“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美丽”与“错误”形成语义冲突,增加了诗歌的张力。

• 节奏张力:通过节奏的变化、停顿、快慢等形成张力。如古诗中的平仄交替、押韵,现代诗中长短句的交错使用等,像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通过长短句和节奏变化,传达出强烈的情感起伏。

二、意象层面

• 意象组合张力:将不同甚至对立的意象并置,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将衰败与温馨的意象组合,形成孤寂与安宁的张力。

• 意象象征张力:意象具有多种象征意义,且这些意义之间存在冲突或张力。如舒婷《致橡树》中的“橡树”和“木棉”,既象征着独立的个体,又象征着平等的爱情,不同象征义之间形成了张力。

三、情感层面

• 情感矛盾张力:诗歌中表达出相互矛盾、复杂的情感。如李商隐的《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既有相见的渴望,又有离别的痛苦,两种情感相互交织形成张力。

• 情感起伏张力:情感在诗歌中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有起伏变化。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寂寞,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怆,情感剧烈起伏。

四、意义层面

• 主题多元张力:诗歌的主题不单一,可从不同角度解读出不同意义,使诗歌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既可以理解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可看作是对现实的逃避等,不同主题之间形成张力。

• 言外之意张力:诗歌不直接表达全部意义,而是通过暗示、隐喻等手法让读者去体会言外之意,如戴望舒的《雨巷》,在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言外之意,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往期诗论

格命草


格命草,自称诗者,读睡诗社创办人,《读睡诗选》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主编出版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目前选评经典诗歌,名人名诗500余首,《格命草诗评(一)(二)(三)(四)(五)》已完成,诗评系列丛书正在持续创作中。付费评诗,付费写诗评集,付费推广诗歌,个人诗集出版,可加格命草微信:gemingcaoa 详谈)。

关注格命草,一起读经典

赠送您诗集《读睡诗选》

《格命草诗评(第一辑)》

《格命草诗评(第二辑)》

《格命草诗评(第三辑)》

《格命草诗评(第四辑)》

《格命草诗评(第五辑)》


格命草诗评(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第五辑)》历时一年多,共收录诗评500篇,72万多字,目前头条阅读量110多万次,微信公众号阅读量130多万次,百度阅读量55多万次,时机成熟会正式出版。欢迎收藏阅读。关注格命草微信公众号,阅读最新诗评,如需付费评诗,付费推广诗歌,付费写诗评集,可加格命草微信:gemingcaoa 详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