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席聪聪 记者 蒋雨彤

一家街边小店的招牌怎么管、店铺外摆经营的范围怎么定,这些管理细节考验着城市治理智慧,也蕴藏着促进消费的密码。

在浙江省杭州市武林商圈核心地段的百井坊巷,有家门面朴素的烧烤店,每到饭点食客排起长龙。实际上,这家店还卖家常菜,价格实惠。如何让更多人知道这里还卖家常菜,一度让店员头疼。店员介绍,因为担心被查,以前只能偷偷摆放广告牌。如今他们没有了顾虑,店门两侧立起四块醒目的招牌,40余道现炒菜肴明码标价,还配有图片。招牌上,“价格最实惠的炒菜”几个字尤其显眼。

这家烧烤店从“偷偷摆广告”到“光明正大宣传”的转变,得益于今年2月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杭州城管部门”)发布实施的“十允许、三服务”支持举措。一系列措施主要针对沿街商户宣传招牌、出店经营等“小事”,放宽政策限制、包容轻微问题,力求在“市容”和“繁荣”之间实现平衡。

新政实施后,以往城市管理方面的“模糊问题”逐一得到明确。商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在玻璃门窗和出入口处张贴、悬挂招聘招商类海报、宣传类张贴物等。功能性指示牌、临时宣传设施、移动式宣传牌匾、落地式企业标识和临时性堆物等,在不影响交通安全和行人通行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照相关要求放置。


杭州一家餐馆在门口摆出多个广告宣传招牌。杭州城管部门供图

除了为小店招牌松绑,新政还要求杭州城管部门简化流程、主动服务。具体包括:对全国连锁品牌店、专卖店,允许参照其他城市连锁店的统一招牌方案,按照“一店一议”原则提供个性化支持;对新装修商户提供招牌设置政策辅导,简化证明材料,加快审批手续办理。同时试点运行全国首个“菜单式店招备案系统”,商户通过内置的400多种设计模板可一键生成招牌实景效果图,能满足基本需求,节省设计费用。

目前该政策已在杭州97个区级以上商圈、商业特色街率先试点。后续各区县市城管部门可根据实际需求申报新增实施区域,逐步实现政策覆盖范围的灵活扩展和持续扩大。


杭州一家咖啡店开放外摆,供顾客就餐。杭州城管部门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政对商户特别关注的出店经营行为作出明确规定:经属地街道和执法中队同意,沿街商户形成自律公约,并向所在区、县(市)城管部门报备后,可以在门前统一划定固定区域出店规范经营。

这一清晰的政策指引,让商户们敏锐地捕捉到新的商机。近期,每天下午3点半到4点半,杭州市西湖区一家牛杂煲店都会利用生意相对清淡的时段,在店门口售卖各类卤味熟食。门店老板娘表示,过去偶尔也会将商品摆出销售,但遇到检查就得收回。如今有了政策支持,“营业额翻了一番”。

在距离杭州市区40多公里的临安区,一家土菜馆紧跟政策步伐。从3月底开始,这家土菜馆每天下午都会在店外售卖现炒菜品,受到附近居民欢迎,很多时候,准备的食材一小时左右就销售一空。该店行政部经理介绍,他们是临安区首家响应这一政策的餐馆,如今不少商家纷纷效仿。“餐饮行业竞争激烈,我们一直在探索新的销售模式。”

牛杂煲店、土菜馆这样的个体工商户,常被比作城市经济体系的“毛细血管”、市场经济的“神经末梢”。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浙江省共有个体工商户717万户,其中杭州市个体工商户总量已突破100万户大关。

杭州城管部门相关人士强调,新政推出的核心目的在于为小店商户提供更多“阳光雨露”。杭州市市容景观发展中心户外广告科科长柏小钢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有些问题对城市环境影响相对有限,却与商户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我们为商户适度松绑,提供更多展示机会,既能助力商户增收,也有利于实现经济活力与城市品质的双提升。”


杭州一家饮品店摆出招牌推荐饮品。杭州城管部门供图

自2023年起,杭州城管部门连续三年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前两年,政策着重关注“商业外摆”这一新兴模式,推动商户经营空间从室内向室外扩展。在两年时间里,允许外摆的区域从主城区逐步拓展至全市97个重点商圈与街区,新增58处夜消费场所,支持夜消费集市、文化艺术展演等新业态发展,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商户。

以杭州武林路步行街及龙游路的“运閤集・武林之夜”为例,这条全长700多米的街区设有300余个经营摊位,致力于打造杭州夜经济旅游目的地。自外摆政策落地实施后,这里日均客流量达4.2万人次,核心餐饮商家的消费额提升21.2%以上,成为杭州热门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入夜后的杭州武林夜市人流如织,外摆摊位吸引不少游客。杭州城管部门供图

今年推出的“十允许、三服务”新举措,是对前两年外摆政策的进一步深化与延续。通过持续在城市管理上“做减法”,进一步放宽对商户外摆经营和宣传招牌的限制。

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到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各地区对促销活动、社区集市、户外展示、招牌设施设置等简化审批流程,实行线上即报即办;以跨部门联合方式提升监管抽查效率,对大众消费场所无事不扰。

方案发布后,浙江省迅速响应,宣布实施多项举措为消费经营松绑解困。例如,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利用自有场地开展外摆促销活动,允许符合条件的临街商铺进行外摆经营,并协调解决外摆集中区域的停车难题;落实对大众消费场所无事不扰的要求,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性检查。

如今,相关政策正从杭州向全省多地推广。在湖州,外摆经营聚焦商业步行街区、临街商铺、夜市及潮汐摊区四大场景分类推进,对招聘招商类海报、宣传类、临时宣传措施、出店经营等10类经营情形不作限制;金华在支持商铺外摆促销、经营的同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与服务,科学规划外摆区域、经营时段和业态类型;嵊州创新推出外摆打包外卖服务,将酒店招牌美食从店内菜单搬到户外摊位……

为小店招牌松绑、放宽外摆限制,持续“做减法”的城市管理智慧,点燃了市井烟火气,更激发了消费新活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