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的夜晚,也门的天空再次被火光撕裂。胡塞武装军事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冷峻的声音传遍全球:又一架美制MQ-9“死神”无人机被击落。这是短短两周内,美军损失的第四架同型号无人机,而自本轮巴以冲突升级以来,这个被戏称为“拖鞋军”的民兵组织,已累计击落至少18架美军战机。
当价值3000万美元的“死神”化作一团燃烧的残骸时,五角大楼的将军们或许会想起一句古老的谚语:“杀不死你的,只会让你更强大。” 只不过这一次,被“杀死”的是美国引以为傲的战争机器,而变得更强的,却是那个曾被白宫视为“乌合之众”的胡塞武装。
MQ-9“死神”无人机,曾是美军不对称战争的象征。它能在五万英尺高空巡航24小时,精准打击目标,号称“战场幽灵”。然而在也门,这个幽灵却一次次被胡塞武装的地对空导弹“拽回人间”。自2023年10月巴以冲突升级后,胡塞武装以平均每月击落2.5架的速度,将“死神”变成“死机”。
更讽刺的是,胡塞宣称这些战果大多由“也门国产防空导弹”取得,而美军则坚称背后是伊朗的武器支援。但无论是谁的技术,结果都直指一个事实:美军的技术神话,正在中东的沙漠中土崩瓦解。 当第19架“死神”坠落在哈杰省时,胡塞甚至调侃:“我们的防空系统战绩是19:0,而美军连一个防空阵地都没摧毁。”
胡塞武装的战术,堪称现代游击战的教科书。他们没有航母、隐形战机,却用廉价的导弹和无人机,将红海变成了美军的噩梦之地。2025年3月15日后,美军对胡塞发起大规模空袭,换来的却是“哈里·杜鲁门”号航母编队十天内遭10次袭扰,甚至以色列特拉维夫机场也挨了弹道导弹。
这种“你扔一枚巡航导弹,我回敬三枚土制火箭”的消耗战,让美军陷入战略焦灼。一边要保护红海航道,一边要替以色列挡枪,另一边还得提防伊朗的暗箭。而胡塞武装,正如其发言人所说:“美国的侵略无法阻止我们支持巴勒斯坦人民。”
特朗普政府或许从未想过,自己重演“航母威慑”的经典戏码,会在也门遭遇滑铁卢。调派“卡尔·文森”号驰援、部署B-2隐形轰炸机,这些冷战式的大阵仗,反而暴露了美军的虚弱——再多的航母也填不满游击战的泥潭。
更让华盛顿难堪的是国内外的双重压力。参议院推翻对加拿大关税的决议,4名共和党议员倒戈,欧洲盟友扬言反制贸易战,全美抗议游行四起。而在中东,沙特、土耳其甚至伊拉克都开始谴责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将矛头间接指向美国。特朗普那句“彻底消灭胡塞武装”的狠话,如今听来更像是一声底气不足的咆哮。
胡塞武装的“逆袭”,本质上是一场认知战的重构。他们用行动证明:战争的胜负不再单纯取决于技术代差,而是看谁能重构规则。 当胡塞用导弹瞄准美军航母时,他们击穿的不只是钢板,更是美国经营半个世纪的中东霸权幻觉。
这种重构的背后,是中东地缘格局的深刻变迁。伊朗的武器、也门的地形、巴勒斯坦的道义旗帜,被胡塞编织成一张韧性十足的网。而美国“既要保以色列,又要压伊朗,还要控红海”的三线作战,恰似当年的越南、阿富汗——霸权的手伸得越长,破绽就越多。
4月13日的夜空下,燃烧的“死神”残骸映照着也门的沙漠。这场面让人想起2011年击毙本·拉登时,奥巴马说的那句“美国回来了”。而今,当胡塞武装用19:0的战绩嘲讽美军时,历史仿佛在问:“美国要去向何方?”
答案或许藏在也门民众的生存智慧中。一位当地老者曾说:“沙漠里的风沙能磨平最坚硬的岩石。”胡塞武装不是神,但他们用最原始的坚韧证明:当霸权的拳头失去方向,再小的沙子也能迷住巨人的眼睛。
而这个世界,早已不是靠几架“死神”就能吓住人心的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