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晖热心服务帮”帮帮团“五老”入户看望社区病弱的老人。
(关爱明天全媒体记者 罗晓庆 图/邓江亭)在青白江区清泉镇廖家场社区,平均年龄超60岁的“余晖热心服务帮”帮帮团“五老”们,正用专业技能与炽热爱心,编织着一张为民守护网。
去年8月的一天,社区党委书记蒋代述在走访时发现一位70多岁独居老人的艰难处境。老人屋内电线杂乱,为了节省电费,平时只靠屋外一盏灯照明,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蒋代述立刻联系了身兼社区微网格员和“余晖”老党员工作室牵头人等多重身份的“五老”邓江亭。邓江亭带领“余晖热心服务帮”的老技工来到老人家中,齐心协力为老人更换电线、安装灯具,把杂乱的线路整理得整齐有序。看着夜晚亮堂堂的家,老人感谢声连连。
这样的紧急技术救援并不少。故事要从2020年说起,村社撤并与拆迁安置小区楼盘新建,让廖家场变成了一个有1.5万名居民的大社区。大量劳动力外出,“一老一小”留在家中,其中残疾、独居、空巢、特困和困弱老党员这五类老年群体的问题格外突出。由此,以“余晖”老党员工作室为依托、24名“五老”为核心的“余晖热心服务帮”应运而生。
翻开写满的民情台账,水电工、汽修师、急救员等有不同专业技能的帮帮团志愿者清晰罗列。这支“技术流”老年志愿队创新“网格呼叫——专长响应”机制,将社区74个微网格化作“神经末梢”。社区90名微网格员中,就有27位“五老”,他们活跃在大街小巷,重点关注特殊居民。如长期瘫痪在床的刘庆惠、靠轮椅出行的老党员李昌金、老年痴呆生活不便的蔡荣良,他们的需求都被细心记录。每户门前的便民服务卡印有专属网格员、帮帮团志愿者的电话号码,独居老人李长青感慨:“上次轮椅坏了,按卡上电话打过去,帮帮团的老师傅带着工具10分钟就上门来了!”
去年11月底的一个夜晚,刚过8点,90多岁的空巢老人袁大爷心急如焚地给邓江亭打来电话,说家中突然断电,他和80多岁且长期患病的老伴陷入黑暗,子女远在外省,无法及时赶回。邓江亭接到电话后,马上拨通了水电工、“五老”彭英贵的电话。彭英贵专长汽修和水电,得知情况后,不顾自己腿脚不便,立刻驾驶三轮车奔赴现场。与此同时,邓江亭又联系了同样懂电工的“帮帮团”骨干成员杨德顺。杨德顺刚关了自家的照相馆准备吃饭,接到电话便放下碗筷,急忙赶来支援。三名“光明使者”在黑暗中摸索了两个小时,终于在电视机处找到了断电的接头,成功修复电路。“灯亮的那一刻,袁大爷抓着我们的手不停地说‘比儿女还管用’。”邓江亭朴实的笑容里透着自豪。
如今,他带领的老年帮帮团每月一到两次,定期穿梭在居民家中,开启一次“民情探寻之旅”。他们俯身修理,细心排查,热忱关心,实实在在为社区居民做实事,已成为社区温情的纽带……
转自:关爱明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