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海啸席卷全球,引发国际政经情势震荡。赖清德日前在关税事件后首度公开露面,出现在为“台湾祭”所录制的宣传影片里。片中,赖热情展示了“至少我们还有音乐”的毛巾,引起关注。

华人领头羊,往事只能回味

蓝绿都视特朗普高关税为灾难,必须严阵以待,赖清德却在这个时候以这种“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方式出现在一个欢乐音乐祭的影片中,有点不搭调。府方解释影片是预录的,却仍难止息民怨炸锅。即使知道此时此刻,大家都对关税非常担心,这支影片还是照播不误,或许从这里可以看出,赖确实非常以台湾的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为荣!那么,这些年来,台湾的流行音乐产业,真的有令人惊艳的发展与表现吗?

检视目前流行乐坛的A咖、大牌,如周杰伦、蔡依林、张惠妹、五月天……全部都已进入歌坛超过20年,台湾几乎找不到具指标地位的新一代歌手。根据著名的华语流行音乐串流平台KKBOX最新统计,2024年10大华语单曲中,出身台湾的只有周杰伦、张韶涵和林宥嘉;另一知名国际音乐串流Spotify所公布的2024年全球华语10大歌手,第1名是周杰伦,接下来依序是林俊杰、陈奕迅、周兴哲、邓紫琪、五月天、张学友、张哲瀚、任然,告五人第10名。只有告五人勉强算是比较年轻的台湾音乐团体,但成军于2011年的告五人也有14年的历史,已是资深。



这些年,台湾流行音乐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少再见到大红大紫的歌手,也几乎没有值得一再传唱的歌曲,更别说,可以走出台湾、在华人世界火红的歌手与歌曲了,即使有,也都只能靠老将撑着。KKBOX前总裁、前文策院院长李明哲就曾感叹,“萧敬腾是台湾最后一个S级歌手,再来就没有了。”所谓S级歌手就是指歌艺、人气顶尖的歌手。萧敬腾在2007年参与了第一届《超级星光大道》引起关注,这也已经是18年前的往事了。

台湾流行音乐逐渐走向独立音乐的分众甚至是小众市场。最明显的例子是,很多人说,金曲奖得奖的歌手、乐团,让人觉得很陌生,甚至根本不知道他们究竟唱了什么歌。有人认为,独立音乐不受大众市场品味宰制,更自由、更有创意,这样也没什么不好。之前在讨论删减总预算时,有人提到艺文工作者应该要丢掉手上那只要饭的碗,台湾的流行音乐产业走向独立音乐化,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只靠政府养 注定走向没落

毕竟,独立音乐很难靠市场、歌迷养活,因此必须仰赖当局的补助或标案,或是参加类似台湾祭、春呐等少数音乐祭活动冲冲人气。音乐产业要靠“养”的结果,就难免要走向政治正确,甚至扈从特定政党,而这样的音乐走向与风格能否具有普遍的接受度、是否能够感动台湾以外的观众、听众,恐怕不无疑虑。

从市场成绩也可看出,这些年,台湾流行音乐产业的表现并不理想。根据台湾经济研究院的调查,1997年的台湾曾经是亚洲唱片市场仅次于日本的第2大市场,在全世界唱片市场的排名则为第13。到了2009年,台湾在全球唱片市场的占有率仅有0.34%。2020年,流行音乐产业总营业额为197亿元,较上年同期衰退了23%(2019年为255亿元),文化部门解释这是受到疫情的影响。然而,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的调查,尽管全球都承受了疫情封锁带来的无奈境况,但阅听人仍能以各种灵活的方式享受流行音乐,因此,2020年全球各个地区的音乐收入“普遍呈现成长”,总计较2019年增加了19%。大家都遭受疫情的封锁之苦,但只有少数如台湾的流行音乐市场萎缩,个中理由,实在值得当局和产业多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