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口县河鱼乡坚持党建赋能社区治理,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纳群众新建议、问群众新需求、应游客新期盼、聚党员新力量,实现社区环境微整治,共享菜园微改造,景点景观微布局,社区治理微服务。
抓实民生事,以“微整治”回应“新建议”。“建议对场镇环境卫生进行改造,对住户门前种菜的泡沫箱和花台里面的小菜进行清理”“建议对社区的景点景观重新布局,升级花台景观,提升游客体验”。2025年初,依托“人大议事厅”“群众说事处”“小鱼儿协商室”等协商议事平台,辖区人大代表、游客、群众纷纷建言献策,其中就包括进行社区场镇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的建议。河鱼乡高度重视,立即行动,召开院坝会6场,详细说明泡沫菜箱、轮胎菜箱的危害和场镇环境的重要性,鼓励群众自发清理花台53处,组织志愿者集中清理花台、长廊、河堤120处,社区环境焕然一新。
聚焦心头事,以“微改造”解锁“新需求”。菜箱清理后场镇居民种菜需求如何解决?河鱼乡坚持在群众“最盼”的问题上想办法、在“最需”的事情上做文章、在“最急”的工作上下功夫,改造赵家沟闲置空地5亩,划分均等的“田地”113块,以群众报名认领的方式,种植日常所需的蔬果。同时,社区还牵头制定了种植公约,号召居民对菜园共同维护,对种植工具有序存放,田地现已全部认领完毕。“有块自己的菜园子是很多住户的愿望,之前很多居民在房前屋后用三三两两的塑料箱种植蔬菜,既不美观又不健康”河鱼社区党支部书记张道宇说道。小菜园、大民生,原本让社区和居民都头疼的“杂乱草地”,摇身一变,成了方便社区居民的“共享菜园”。
突破关键事,以“微布局”实现“新期盼”。秉承民俗、农耕等元素,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融入自然,制作微漫画5幅,创意路牌、鸟窝等微景观20个,花台种植1200株绣球花、200株月季花,50斤凤仙花、20斤四叶草,让社区实现了一户一园、一路一景,使得目及之处皆为风景。“柳堤溪畔”民宿、袁成六大巴山森林人家也赶紧对房间内部进行了升级,同时,在滨河农耕长廊增设了休闲游玩的设施,对于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他们看着场镇小桥流水、垂柳依依的风景充满了信心。
成就幸福事,以“微服务”凝聚“新力量”。如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保障社区治理成效?如何从“众口难调”变成“众人拾柴火焰高”?河鱼乡坚持“党建+网格”理念,建立“乡—村—网格”三级问题反馈微信群,通过组建“老大哥”“小鱼儿”“妇女微家”等志愿服务队、特邀乡贤族老担任基层治理观察员,实现问题“随手拍、即时改”,进一步激发党员群众参与“守护行动”和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以点带面、串点成线推动社区治理的同时,逐渐形成共建共治共管长效参与机制,营造出“人人参与社区治理、人人共享治理成果”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河鱼乡持续深入推进党建赋能社区治理为抓手,在细节上下功夫,在细微处见成效,从解决群众需求的“关键小事”着手,以“微治理”撬动“大变化”,不断提升成果转化的显示度、人民福祉的感受度、党员群众的参与度,以社区“新颜”换居民“心暖”,真正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看得见、摸得着、悟得到。(郭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