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讯:4月14日,广州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广州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5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将进一步明确补贴方向、加大补贴力度,以促进汽车、家电、数码类产品消费。
工作要点显示,为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和商务部《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国办函〔2025〕27号),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广州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消费舒适度,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经广州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同意,现将《广州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5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广州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5年工作要点全文:
为全面贯彻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广州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消费舒适度,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创新城市消费矩阵
1.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优化提升消费品以旧换新“广州模式”,强化产供销、上下游、政银企、线上下协同,进一步明确补贴方向、加大补贴力度,带动汽车、家电、数码类产品消费,结合产业和居民消费实际增加补贴品类,促进更多高质量耐用消费品进入居民生活。
2.打造“羊城消费新八景”城市消费品牌。协同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以“行花街”等八类开放场景为牵引,办好精品消费月、国际购物节、国际美食节、精品美食周、直播电商节、“Young城Yeah市”等促消费品牌活动,推出第二批广州“必购必带”城市礼物。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丰富宠物经济、低空经济、二次元经济等消费业态,推动商旅文体健融合,塑造具有岭南韵、中国风、世界范的“购物天堂”形象。
3.积极推进首发经济。落实首发经济促进政策奖励,发布首发空间指南2.0版,推动成立广州首发促进中心。促进“IP+消费”,强化消费品牌引领,支持开发原创品牌产品,孵化更多本土高层级新消费品牌。用好各类首发发布平台,支持国内外优质品牌在广州开展新品首发首秀首展活动,打造特色首发活动品牌,推动更多首店落户广州。
4.持续发展线上消费。出台推动电子商务高质量政策措施,举办“广州电商走全球”“电商名企进各区”双品牌活动,结合各区产业资源禀赋形成电商产业集聚发展效应。支持小红书、京东零售等企业对接我市产业带,开展品牌商家孵化培育活动。鼓励电商企业结合6·18、双11、国庆等节庆举办形式多样的优惠促销活动,发展即时零售,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消费场景。
5.加强培育邮轮消费。加强南沙国际邮轮母港邮轮航线招引,以“单一窗口”赋能邮轮母港通关便利化,提升邮轮旅客通关体验。推动市内免税店在南沙邮轮母港口岸设立提货点,拓展免税消费渠道。支持举办2025中国邮轮产业大会,进一步活跃国际邮轮服务消费市场。
6.创新发展银发经济。支持和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开发和运营银发旅游列车、旅游铁路专线,推动品牌餐饮、老字号企业等与旅游列车运营主体深入合作,丰富服务供给。大力开展“银龄行动”,举办“乐活羊城”银发集市系列活动。积极推动适老化改造及适老化产品以旧换新,推广便捷可及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激发养老服务消费。
7.大力发展体育消费。把握入选国家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机遇,完善由国际顶尖赛事、自主品牌赛事、职业体育赛事、群众体育赛事组成的城市赛事体系。全力做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筹办工作,高水平办好世界田联接力赛、广州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举办体育消费节,开展体育博览会、体育嘉年华、“跟着赛事去旅行”等体育主题消费活动,推动体育比赛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支持花都融创等冰雪场馆提质升级,加快推进香港马会从化马场建设和运营,推动冰雪运动和赛马运动消费发展。
二、提升消费载体能级
8.大力推进消费载体建设。开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试点,争取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推动零售商业设施改造升级、数字化赋能、多元化创新。落实“5+2+4+22”商圈规划布局,加快聚龙湾太古里、华润万象城、SKP等高端商业载体建设,组织推荐东山口、环市东、祈福缤纷等商圈争创第五批省级示范步行街(商圈)。深入开展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推动完成第二批10个试点建设,组织发动第三批试点建设。推进12个多元业态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开业运营森林光影音乐公园、国潮音乐基地。推动纺织服装、农产品、化妆品等特色产业消费集聚区建设。认定一批“千年商都”商业文化遗产,做好活化利用。
9.放大“会展+”溢出效应。以广交会服务保障工作为切入点,从市容市貌、口岸服务、“吃住行游购娱”、支付便利化等方面着手,进一步优化服务举措,以“广式服务”助力消费流量升级,加力提质以展促消。完善品牌展会认定办法,支持企业出海办展,引进(做强)时尚服装、潮玩、消费电子、珠宝、体育健身等行业知名展会,吸引外资会展企业在我市拓展业务。推进广州空港博览中心建设,依托白云国际机场枢纽优势规划建设多功能现代化会展场馆,与琶洲展馆集群形成错位发展格局。
10.做强“Young城Yeah市”品牌。支持首批15个羊城夜市先行区优化升级、拓展场景,培育孵化10个以上夜间消费亮点项目,打造常态化市场运营阵地。加强市场资源导入,行政配套保障、优化夜间监管模式,持续提升夜间消费活力。
三、强化产业与消费融合
11.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出台促进全市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建立“1+N”政策体系,大力发展住宿餐饮、家政、文化旅游、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举办广州国际美食节、广州精品美食周等餐饮促消费活动,培育建设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区,发放“食在广州”餐饮消费券,持续擦亮“食在广州”金字招牌。组织开展家政服务企业及从业人员家政服务信用等级动态评价,支持家政企业申请营业规模扩大奖励,推动家政进社区,增加家政服务供给,持续做强“安心家政”品牌。
12.推动汽车后消费市场发展。从生产端、消费端共同发力,帮助汽车企业用好以旧换新、汽车出口政策,不断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支持二手车流通规模化发展,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市场、电商平台创新汽车配件流通模式,构建多渠道、多业态的汽车配件流通网络。积极争取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发展汽车消费新场景,扩大汽车后市场消费。
13.优化文旅消费供给。用好文化场馆、景区等资源,创新消费场景和业态,丰富票根经济联动消费。大力发展邮轮游艇旅游、低空旅游,打造“珠江游”世界级滨水旅游品牌。挖掘红色旅游潜力,推出“全运游”“广马游”“龙舟游”“乡村游”“邮轮游艇”等特色产品,培育文创品牌。办好湾区音乐汇、广州艺术季、羊城之夏市民文化季、电影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产业交易会等文旅活动。
14. 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开展广州老字号评定。支持老字号品牌和新消费品牌跨界合作,联名开发国货潮品、文创旅游产品。发挥老字号振兴基金作用,支持老字号企业上市发展及产业链上下游投资并购。开展广州老字号“进企业、进社区、进园区”系列活动,加强广州老字号影响力。支持老字号企业“走出去”,擦亮广州品牌。
四、扩大高水平开放
15.优化国际消费环境。全面落实国家过境免签政策,优化国际游客入境通关手续,在入境区域提供入境服务指南、通讯服务、外币兑换、移动支付等一揽子服务。支持在机场、火车站、重点商圈等设立外币兑换点,推动更多商户开通境外银行卡受理功能,支持更多境外电子钱包在境内使用,提升入境游客货币兑换及支付便利度。
16.推动扩大入境消费。落实市内免税店政策,推动市内免税店尽快开业。印发提升离境退税政策实施效能工作方案,优化离境退税商店布局、推动商品品类扩围,推广“即买即退”措施。针对广交会等重点国际性展会推出消费促进活动及入境游产品,丰富消费供给。
17.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建设。以“外事+”赋能“五外联动”,发挥驻穗领团桥梁作用,着力深化友城“百城+”和多边交往,推进国际化街区建设,用好外籍人员服务热线,完善公共场所多语种标识及导览设施,持续提升国际化语言环境。用好穗港、穗澳合作机制,推动《南沙方案》重点任务落实。
18.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动提升通关便利化各项措施落地落实。加快智慧口岸试点建设,深化智慧港口、“智慧口岸”应用。推动“单一窗口”建设,拓展口岸政务、口岸物流、口岸数据及口岸特色功能。
19.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推动我市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1.0版收官和2.0版谋划工作,擦亮广州“有服同享”服务品牌。推动圣丹福国际医疗集团、鹏瑞利集团等国际医疗机构在我市落地外商独资医院,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在南沙自贸区开展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
20.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遴选培育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积极引导出口转内销,结合“两新”拓展国内市场,落实“外贸优品中华行”行动,深入开展内外贸企业品牌对接、产销对接,大力培育内外贸一体化企业和内外贸融合发展专业市场、产业集群。
五、优化提升消费环境
22.强化部门协同。发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机制作用,强化跨部门赋能、跨领域协作,聚焦发展中的困难诉求及共性问题,谋划政策创新,推动逐步解决。
23.营造舒心氛围。落实国家《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持续优化消费咨询、投诉处理机制,畅通投诉渠道,构建消费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促进消费纠纷源头化解。
24.优化活动审批。优化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许可网办流程,实现所有申请材料电子化。对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实施线上统一审批。深化“文旅体一证通”行政审批改革。优化对促销活动、社区集市、户外展示等审批管理。
25.强化宣传推介。拓展国际友城合作,统筹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宣介活动,提升广州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构建线上线下宣传矩阵,加大对提振消费以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进展成效的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广泛关注、各方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