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次玩大了!起初,他意气风发地掀起了对中国制造的关税战,试图以重压逼迫中国让步,然而在中方宣布,最后一次反制美国关税,提高到对美国商品征收关税125%后,不到24小时后,特朗普竟然率先“认怂”了,宣布将智能手机、电脑及其他电子产品排除在所谓的“对等”关税之外。


事情当然没有那么简单。特朗普这次的出尔反尔,无疑是被现实狠狠教训了一番。根据美国媒体NBC的说法,特朗普政府的这个“慷慨”决定,尽管表面上遮遮掩掩不提中国,但实质上大部分受惠者都是由中国生产的产品。背后的逻辑无非是一条:美国还真离不开中国的制造业,尤其是在高科技产品领域。

特朗普豁免清单中那些与日俱增的产品,并非普通商品,而是占据全球消费市场主导地位的高科技类别。没有这些关键元素,美国本土经济可能会立刻陷入动荡乃至崩溃。这份清单当中包括稀土、石墨等矿产,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半导体、智能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可想而知,如果一味硬抗下去,美国市场的代价将不可估量。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原本自信满满地认为可以通过加征关税来制衡中国。然而,当现实告诉他,苹果公司的产品有约90%是在中国生产,继续强硬只会自掘坟墓,特朗普不得不在压力下选择退缩。而这种退缩,是不是等于向全世界宣告他的关税战一败涂地呢?

不仅如此,特朗普的策略转变引发了国内支持者的愤怒,他们开始在社交媒体上高呼要解雇推动关税政策的高官。这说明,作为曾经的“政治素人”,即使两度入主白宫的特朗普,也挡不住民间的怒火。之前一直在营造的“美国特别赢”的氛围似乎正在崩溃。

这次的关税豁免,还揭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当天,在签署备忘录之后,美国股市立即从黑暗星期五的低谷中反弹,这反映出投资者对特朗普高压政策的不信任。股债汇三杀的阴影尚未散去,特朗普的决策不禁让人怀疑:这到底是短期内的战略调整,还是长期对未来的重新规划?


我们必须承认,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已不仅仅是商品进出口的冲突,更是国家战略和全球供应链的博弈。特朗普在高科技领域的“松绑”背后,是对中国制造的无奈依赖。美国高科技产业若继续与中国“断链脱钩”,不仅会导致成本飙升,更可能使美国落后于快速发展的5G通信、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浪潮。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半导体行业这一全球技术创新的命脉。虽然美国依旧占据技术领导者的位置,但其制造环节却是深深嵌入亚洲供应链中。

因此,当面对巨大的现实压力时,特朗普仅仅是通过关税豁免来规避短期风险,稳住国内科技企业的基本盘。但是,这种选择性豁免的策略也彰显出美国在国际供应链中的脆弱地位。一旦中国反手以限售稀土等措施反制,那么美国的科技产业将遭遇更严峻的挑战。


总结来看,特朗普的关税战,从一开始的锋芒毕露到如今的低声下气,反映出的不仅仅是美国政府的政策失策,更是全球化时代不可逆转的互依共存。他这次对高科技产品关税的豁免,可以看作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妥协,也是对未来战略的一次校正。然而,不论这背后有多少复杂的利益考量,都无法否认:在这场中美经贸的博弈中,一味的关税战争绝非良策。贸易战,最终只会沦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美国恐怕很难真正成为赢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