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粮田良策”团队,在薛志婧、李君轶、梁伟、宋永永老师的指导下,深入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地理单元的12个主要城市及数十个村镇,开展了为期11天的粮食安全科普宣讲活动。此次活动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号召,以青年人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为守护粮食安全贡献青春力量。

政策引领,粮食安全科普势在必行

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与安全,出台多项政策保障粮食供应稳定。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要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的正式颁布,为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要求从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到应急保障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粮田良策”团队紧扣政策导向,聚焦国家“非粮化”现象,以“守护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深入基层开展科普宣讲,旨在提升公众对粮食安全政策的认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在当前“非粮化治理”“藏粮于地”等国家战略背景下,团队的行动意义重大,通过政策解读与走访实践相结合,让广大农民和城镇居民深刻理解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创新形式,多元举措推动科普落地

团队在科普宣讲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创新形式。除发放数千份宣传手册外,还举办近百场科普宣讲活动。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涵盖政策解读、实践成果展示、互动问答等诸多环节。在陕北,团队结合当地旱区作物种植经验,推广“经济作物反哺粮田”模式,同时深入群众文化生活,在神木市人民广场与秧歌队互动,讲述秧歌与农业劳作的联系;在延安特色川云酸菜面门店,宣传杜绝粮食浪费理念。在关中,粮田良策团队站在韩城司马迁祠前的麦田里,翻开《史记・货殖列传》的历史画卷,与村民共同讲述关中粮仓的历史,在黄河畔与农人回溯农耕施肥智慧,聚焦冬小麦稳产技术,强化“稳粮仓”意识。在陕南,团队在商洛户家塬镇的梯田开展中药植株辨别课堂,推广“以药养粮”模式;在汉中洋县的田地里,针对植株病害问题,为农人提供专业方案。粮田良策团队深刻剖析区域差异,广泛收集土地民声,以多元举措扎实推进科普宣讲调研。

成果显著,实践活动赢得广泛认可

此次科普宣讲活动成效显著,累计惠及三千余名农民与城镇居民。通过活动,公众对粮食安全政策的认知得到有效提升。从黄土塬峁的陕北,到一马平川的关中,再到山环水绕的陕南,基层路上,粮田良策团队倾听着农民的不同反馈,通过团队的科普,使更多实用的种植知识和粮食安全理念深入人心。粮田良策团队聚焦陕西三秦大地南北不同的自然禀赋,挖掘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结构等情况的区域差异,为非粮化现象治理、牢守粮食安全铸实创新底力与科学屏障。科普活动开展期间,渭南市、榆林市等多地政府对此次活动高度认可,肯定活动助力基层治理,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

“粮田良策”团队负责人左子佳表示,未来团队将持续扩大科普覆盖面,深化一地一策、因地制宜方案,基于陕西师范大学资源与平台,集成农业大数据落实互馈机制,开发“数智粮安”小程序,有效贯通“农户需求——企业对接——政府调控——专家支持”的农业发展全链条体系,推动科研成果向田间转化,为国家粮食安全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区域构架,以青年担当筑牢粮食安全防线,为答好“粮安国问”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图片由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粮田良策”团队授权提供)


陕西师范大学粮田良策团队合影


粮田良策团队神木秧歌队中开展粮食安全宣讲


粮田良策团队在川云酸菜面后厨开展粮食安全宣讲


粮田良策团队在司马迁祠前合影


粮田良策团队在安康梯田中开展粮食安全科普宣传

来源:中国日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